今天看到央视纪录频道播放的《文学的故乡》,第一集是作家贾平凹,我看了两遍,贾平凹19岁以前,就在老家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在那时参加水库劳动,他被安排在工地做简报,集采访写稿编辑于一身。后来偶然的机会推荐上大学,翻越秦岭到西安西北大学读大学。大学期间他开始写作。后来大学毕业分到陕西人民出版社当编辑。
单位给他分配一间五平方的房子,能放得下一张写字桌,他很知足,那时候他写作劲头很大,每天熬夜写作。他和作家何丹萌一起走遍丹江附近的七个县,下乡去与农民聊一聊,看一看,回来写作。1978年《满月儿》获得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
然后以商州为根据地,写作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从此以故乡题材的小说接连问世,1988年长篇小说《浮躁》出版,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后来的《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以故乡为题材的小说写了十几部。而他的文学故乡从商州扩大到秦岭。
贾平凹现在写作,基本都是一年四季,早上九点到写作工作室,写到中午十二点,吃个饭,中午休息一会,两点或三点开始,写到五点,吃过饭后,写到晚上十二点回家。别人都说他是写作机器。贾平凹的父亲去世后,贾平凹把母亲接到西安住在一起。贾母看着贾平凹每天写作,就说出去转一会儿,写作这么累,天天写,字能写得完吗?贾平凹说我这不累,写作快乐着呢!
后来贾母八十岁去世,作为长子的贾平凹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呼吸停止。母亲去世后,贾平凹按商洛农村风俗办了母亲的丧事。他说父母在,还有故乡,父母不在,故乡也不存在。
与贾平凹是小学同学的刘高兴,当年刘高兴和贾平凹一起征兵,刘高兴身体好,当兵去了,贾平凹却没录上。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刘高兴当兵几年后复员回乡,六十岁在西安打工收破烂送煤。贾平凹以刘高兴进城打工的经历写作了长篇小说《高兴》,刘高兴因此也成了名人。从此棣花镇的刘高兴也回忆他与作家小时候的故事,写出了一本书,还学贾平凹练书法。刘高兴说是老贾给他搭建的平台,他在上面蹦。贾平凹笑说,那你就好好蹦。
而以《秦腔》小说中棣花古街为原型的清风街,也已开发重建,现在也成了旅游景点。这是贾平凹通过写故乡的小说,得到的名声后的对故乡的回馈。
贾平凹说以前是以故乡的视角看秦岭,现在是站在秦岭上看世界,格局越来越大。
被誉为”鬼才”的贾平凹,每天写作前都会在他的许多佛像前上三柱香,然后好像文曲星附体一样,灵感不断。他以故乡的写作已经达到了世界文学大师的高度。他在写作上的笔耕不辍的精神也是我们文学爱好者的榜样和偶像,为了繁荣中国文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