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长对我说:“我没法对孩子说我爱你。说不出口,总觉得有点肉麻。心里知道就行了。”他们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爱,却能毫不犹豫地把抱怨、责备、憎恶的话挂在嘴边。(孙瑞雪)
我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里看到这些话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我上份工作的场景。当时我接触到了很多的家庭,很多爸爸妈妈不辞辛劳的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来学习,希望通过补习提高学习成绩。绝大部分的孩子表面上是乖乖的在这边听老师上课,实际上很不喜欢补习,因为补习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闲时间和娱乐时间。想想那些山高的作业还有老师无休止的唠叨,以及爸爸妈妈们殷切的期望。
孩子和家长的冲突还是很明显的。当问起爸爸妈妈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很多爸爸妈妈们都批评孩子在家太贪玩了,手机电脑不离手,就没看到过看书写作业这样的场景发生过,语气里透露了太多不满和担忧。
“我也不想孩子变成这样的,可是也没办法。”
“天天就知道玩手机,都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这眼看着就要考试了,我比他还紧张”
孩子从小被送到学校,接受学习文化知识,学校里自然而然就会有成绩的攀比,有时候家长们比孩子还焦虑。有时候,家长越是焦虑,孩子的成绩反而越不好。孩子成绩不好了,立马就是一枚炸弹的效果,家长烦,孩子也烦。稍有语言交流,就有可能是狂风暴雨。
这个我是有体会的。大人们总是一副“没考好,就是你不行”的样子,着实很打击人。很少有家长会愿意花时间陪孩子解决问题,并且愿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一辈子挺短的,父母与孩子的缘分就那么短短几十年,一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再也不要口不择言的伤害身边亲近的人,可能过不久就没办法见面了。
考差又怎样?一次小测试能说明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