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了个好友,随意点开对方的朋友圈,想看看他平时是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人家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一时间索然无味。
倒不是多么好奇对方的经历,本就是萍水相逢,反而是想明确对生人的界限——倘若是个有趣的人,交个朋友也不错,倘若是个无聊的人,也不必花费太多心思。
这个心理,倒挺常见,有人不爽这般主观意识强烈的看人下菜碟,觉得不公平又肤浅,也不乏有人认为交往之初尽量做到心里有谱十分正常且正确。
我会在刚加好友就去看对方朋友圈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一个稍显悲观的事实:长大后,我们不可能毫无防备的接近他人。
圈子不同,不必硬融,道理很好。但总要有所了解才好判断是不是志趣相投,在我欲接近又不晓得如何投其所好,在你允许的情况下了解一番未尝不失为一种礼貌的方式。
恰好,朋友圈的属性就是,你给人家看的都是想让人家看的,至少当时是表达欲强烈的图像及言论;
设置成三天可见大概是既想给人家看,又想阅后即焚留着只有自己能看,感觉像是既可以怒刷一把存在感,又在事后保留了隐私,想想还是蛮合适的呢。
情感上无可厚非,逻辑上似通非通。
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熟络之前的壁垒,会因为对方的防备更难打破。
巧的是,人人看法均有不同,世上多得是分不出好坏对错的事儿,我们更加喜欢怎么舒服怎么来。
你不愿意被人窥探隐私,不愿意让人看到过去傻逼的言论,不愿意被单方面隔离,你选择设置成三天可见分组可见或干脆关闭;
你感觉被好朋友疏远对你见外你伤心,你发现你没法了解他多一点你失落,你认为对方在装逼你不屑,你选择拉黑删除或视而不见;
我尝试跳出个人情绪去看待这个问题。
这个功能既然被开发出来,又被高度使用,必然有缘故。
回想高中时期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当时要求全篇背诵,现在忘了一大半,但总有几句始终在脑海,渔人离开世外桃源时,桃花源中人的交代: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我能想到的唯一可以说服自己的点,就是这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拉起防线,维持尊严,保护隐私的一切行为,都有了一个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有迹可循的理由,为什么我不能贪心一点,既想言论得到别人注意,又想精神独立不愿被人彻底了解。既想洒脱做人,又不想笑骂由人。
这就是奇葩说看多了的结果,牢记看法没有高下,只有左右,接受多元不代表失去自己,反而是一种和解,得以面对更多人。
但一场底线不可费,尊重每个人表达意见的权力。你既然不肯全须全尾落于人前,就别怪别人说你死矫情多作怪,总得付出点代价不是,不然作为好友的我的失落怎么办,作为普通朋友的你的尴尬怎么办,作为陌生人的他的瞧不上怎么办,哦最后这个比较好办请尽情瞧不上吧反正也不认识…
再说点好听的:
希望你,认识了一个朋友圈对你开放的美女,还能惊喜的发现她善良且有趣;
希望你,认识了一个朋友圈不完全开放的帅哥,也能够理解他自珍敝帚,不轻易下断言;
作为一个基本不撩人也很难被撩到的人,表示以上情况虽然不容易发生,依然值得期待。
哈哈,顺便祝福自己一下可以啵~~
以下为个人观点
就我个人来说,分组可见基本可以满足我的需求。我不删朋友圈是因为相信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历史,所以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在反悔当初言论的时候选择改成仅自己可见。之所以不选择三天可见的功能,主要是不想我的朋友们在我这里体验那种失落感。
我现在刷朋友圈越来越低频,有时候会因为感觉看不过来而懒得刷,但当我想起某个朋友,想看看你最近过得好不好,在这个时代,看对方的朋友圈甚至会优先于直接电联,此时却发现我看不到你最近的动态,我没法去怪你做的自我太不够意思,你自有你的理由,只是我会遗憾因为我未能及时关注你而失去了多了解你的机会。大部分关系会因为疏于联系慢慢变淡,我不确定你的动态,我怕我的关心会不合时宜让你觉得唐突,我怕我只能不停的问你最近过的怎么样最终连这一句也问不出口,我怕我们终于亲自验证了天各一方各走各路的无奈。
以上,仅仅针对好朋友,也许有一天境界高了我会关闭朋友圈,也许面对无效社交我会果决删好友,我无法关照每个人都会怎么想,我在乎的人无非是那些人而已。故我会有最初的观点,分组可见基本满足我的需求。
所以理解是一回事,希望又是另一回事。最在乎的人,希望你们可以一直让我肆意参与你的日常,山高水长,没皮没脸,该笑话你的时候放心笑话,但心里始终觉得你就是对就是好就是替代不了。
爱你们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