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陪伴是什么?马尔科姆.斯特恩老师在《心理剧与心灵的疗愈》工作坊中做出了完美的演绎。
在三天的工作坊中,马老师帮助学员们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个案,解决了很多问题。有夫妻关系的,父母关系,子女关系的,和权威关系的,个人内在关系的。有愤怒的,深沉的,压抑的,封闭的,隔离的等各种不同情绪。很多问题可以看出来积压了很多年,问题重重,马老师都能一一化解。
马老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回想起来,马老师并没有说很多话,也没有很多肢体动作,也没有戏剧化的方式。但是效果又非常好,就好像杜甫描述的那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切言语和行为都很自然的发生了,问题都自然的得到化解了。似乎没有招法,又似乎处处见招。
然而,每次回想起马老师,回想起每个个案,脑海中都呈现出同一个画面,马老师总是陪伴在同学身边。
工作坊的场地布置成O型的,学员们沿着场地的四条边坐下,中间空出巨大的空地。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这个中央场地上演。
学员们永远是舞台的主角,他们在场地中行走、站立、奔跑、跳舞,微笑、愤怒、诘问、痛斥,沉默、思考、流泪、恍惚,他们卸下自己心灵的盔甲,放心的做自己,展示自己的内心,在心灵和肢体活动中体验、感悟、疗愈。在他们身边,总有马老师的陪伴。
马老师总是出现在恰当的位置,时而和他们肩并肩站着,时而在他们身后跟随,时而在前方引领,时而在面前对话,时而走近两步,时而走远几步,有时又隐藏在视线之外。必要的时候,马老师会做一些肢体的接触,有时候支撑学员,有时候做肢体动作示范,有时候使学员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马老师总是很绅士的要征得学员的同意。
马老师说的话并不多,常常都是在陪伴、跟随学员。虽然他不说话、不做动作,但是你能感到,他的心就在学员身上,他了解学员,他在专心投入。所以当学员发生一些细微的情况的时候,他知道该怎么做,他也能很好的掌握分寸。
大部分时候,他在跟随,关键的时候,他会引导。他引导的部分并不多,但是恰到好处,又很流畅,就像骑自行车拐大弯一样,手上没有很大的动作,可是慢慢的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了。
工作坊已经结束几周了,课程的很多细节慢慢的模糊起来。马老师陪伴学员在场地中活动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起来。技巧性的东西也越来越忘掉了,这样全身心的陪伴、专注、关心,跟随和引导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陪伴在一起,也许不需要很多的语言和行为,不需要长时间在一起,不需要密切的互动,或许更需要的是心在一起、感觉在一起,知道他在关心你,知道他会在需要的时候来帮助你,也许不知道他会怎么帮助你,但是知道他一定能帮助到。这样的陪伴,或许是我应该提供给我的孩子,亲人和朋友们的,也是我希望得到的。
这样的陪伴,能够在自己亲人身上做到一部分,已经非常难得了。马老师能够在每个学员身上做到,为他人着想,从他人出发,跟随、引导,帮助他人,令人赞叹。为普贤菩萨的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做了注解。
“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2016-06-27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