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第一卷有感
《爱弥儿》这本书人们对它的评价相当高。歌德称《爱弥儿》是教育的福音;康德因阅读《爱弥儿》而忘却了十几年定时散步的习惯;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说,“我们现在努力追求教育改进,其要点已被卢梭一语道破”。
可我曾经入了宝山空手而归。记得多年前我曾在学校图书室借阅过这本书,可是读了很少内容就归还了。由于临近放假,管理员按学校规定催还图书,说是开学后可以续借。记得后来我没有续借,想是那时对于阅读教育专著有畏难情绪吧。
若干年后,我再次从书店把《爱弥儿》带回了家。由于有了岁月的积淀和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再读这本书,感觉自己理解起来尚不大难,但是也并非能够完全读懂。我初步打算用至少两周的时间来细品慢读。
今天读完了序言和第一卷,仅仅76页内容,感觉读得很慢。在读的过程中,记了一些笔记,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回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虽然感觉有些地方读得不通透,但内心已经感受到《爱弥儿》带来的强烈震撼了。
01
这本书的第一卷前面,加了“出版说明”和原序,阅读这部分内容,能够使读者很容易窥见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背景。使我们对卢梭的观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爱弥儿》写于1757年,是卢梭重要的教育学著作。全书内容共五卷,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系统地阐述了以自然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在爱弥儿身上,卢梭倾注了培育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新人”的理想。
1762年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时,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那个时代学校附属于教会,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宗教信条的束缚。卢梭提倡自然教育,以儿童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进行教育,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困惑,这本书中的观点依然能够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比如序言中的这句话:“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于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能够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想他还没有成人哩。”
当我读到它时,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们的错误做法。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衣食无忧就行,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怀着补偿心理,把孩子照顾得像富二代一般,但是却很少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导致一些孩子,在宠溺之下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又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实行“揠苗助长”式教育,一心想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整天带着孩子去上各种的辅导班、兴趣班。适当的参加一些培训未尝不可,但是过度开发智力,让小孩子苦不堪言,更有甚者让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就不足取了。
像这样能引发人思考的深邃观点,书中比比皆是。若是家长们都能读读这本书,懂得尊重儿童的天性,摆正成人与孩子的世界观,“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选择方式方法来配合教师教育孩子,应该能够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长吧。
02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他认为在这一阶段要解除儿童身体上的一切桎梏,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为儿童树立一生幸福的基础。阅读这一章时,常常会引发读者反思当今社会人们在抚养和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卢梭在书中提到了一些儿童刚出娘胎,就被襁褓包裹着,甚至于用各样的衣服和带子把他捆扎起来。他认为这样残酷的束缚,最终会使新生儿在挣扎中耗尽了体力,延迟了发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这些孩子从出生起,就不得不接受成人强加给他们的痛苦。
我们这个地方从前对待小孩子也是如此。新生儿都是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用带子把孩子的腿扎起来,说是这样可以使孩子长大后腿更直。有些人因为小时遭受如果束缚,长大以后腿都变形了。又有人说扁头更好看,于是孩子小的时候让他枕着书本睡,还用书本从两边把他的头抵住,让他整日仰面躺着,几个月之后头型便固定了。这样的束缚对于婴孩来说究竟是怎样的痛苦,却没有人去想过他们的感受。只是孩子太小不会表达,只能无条件接受了。这样一想,便为那小小的婴孩而感到心疼。又为现在的孩子感到庆幸,终于可以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健康长大。
爱默生说:“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的确很多人从幼年起,就得到了父母精心的呵护,享受了亲情的温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亲子关系非常的融洽,这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自信,有满满的幸福感。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被迫从小就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呵护。
就如书中提到的一些美貌的母亲不愿意亲自喂养婴儿,把孩子送到乡下交给别人去哺养。而谨慎的丈夫为了安静的过日子,便牺牲了父亲对孩子的爱。这样一来,幼小的孩子便离开父母生活,渐渐的和父母之间变得生疏起来。这对于养育孩子来说也是很不利的。毕竟正如卢梭所说,“由明理有识而心眼偏窄的父亲去培养,也许比比世界上最能干的教师还要好些。”因为“用热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热心的。”
“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者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这一点是每个做父母的应该懂得的。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的父母也忽视了培养亲子感情。那些生完孩子不久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便去了遥远的城市,一年半载才回来一次。他们想着多赚一些钱,让孩子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可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缺少关爱,或者由于长辈的溺爱变得乖僻任性。有人说“树大自直”,可是习性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去打工了,平时很少回来,只是按月打钱过去。孩子跟着长辈生活无忧,但是没有父母的管束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年龄变大,孩子越发放纵自己。学习不上心,经常去网吧玩,爷爷奶奶根本也管不了。老师联系父母。而父母在外,又无力监管,只好在家里买台电脑,试图拴住孩子,但孩子沉迷其中,最终荒废了学业,父母悔之晚矣。
这样的情况,绝不是特例。春节联欢晚会上贾玲、张小斐的《真假老师》,讲述的不就是这样的故事吗?当然在乡村,有更多的留守儿童,这样的情况就更为普遍。这的确应该引起做家长的反思。对孩子的陪伴,亲子感情的培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第一卷中还有一些对家长特别有启发的观点。比如“多给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孩子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她们使孩子沉浸在温柔舒适的生活里,实际是在给他们准备苦难;她们把他们身上的毛孔打开,让各种各校的疾病侵袭,使他们长大的时候,些疾病的牺牲品。”“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
静心地阅读,不断反思,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爱弥儿》第一卷中对于家庭教育的相关阐述,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它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一剂良方。希望更多年轻的父母都能够读读这本书,相信会有很多收获的。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