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后记
我国著名神话作家袁珂的《女娲造人》,安排在七上第六单元的第三课。内容不复杂,自读课文,一课时完成学习问题不大。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依然是骨感的。周一开新课,又遇到老问题。简单检查一下周末作业,这新课就无法顺利推开。苦口婆心了半节课,面对一张张稚嫩而又麻木的脸孔。只好无奈自我安慰,我尽力了。一节课,仅剩下一半时间,毕竟还有三两只小鸟愿意学习。带着镣铐,开始新课学习。
用半节课时间,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分组复述。复述时,转着看了看,喜忧参半。认真的在积极参与,敷衍的在一旁笑看红尘。一再告诫自己,我尽力了,尽力了。不强求,不奢求,才将心中的怒气冲淡。
之后,借助第一个旁批,引导学生展开对女娲的描写。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出有关“人”的具体描写,顺势提出“神”的威力表现。就这样,第一节课,学生读出女娲既是神,也有人的特点这一形象。很明显,学生在分析女娲的“神威”时,兴趣盎然。对女娲“人性”的分析就显得有些被动,看来,因为大家都是人,所以对于“人性”的描写,也就觉得稀松平常了。
第二节课,从课后的“阅读提示”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述。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后,引导学生将《风俗通》中的记载和本文进行对比。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展示交流时,学生的发言很是积极。有时候,他们也还是会让人看到点希望的。就这样继续坚持吧!也许,贫瘠之地也会绽放鲜花。
在学生交流后,随后,又引导学生将以前听过的女娲造人故事和本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本文的删减,使学生对于写作目的更加明确,同时对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有所触摸。有学生有恍然大悟般“哦”了一声,颇感欣慰。
随后,根据本文写作特点,引出神话的概念,还有神话类别的补充。分享了两个短篇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学生同桌对学的热情较高。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最朴素地探索。人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孜孜不倦地追求,才有了今天这文明繁华的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希望我的学生,能早日懂得追寻理想,探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