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西游记》,一句常用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西游记更是如此。
随着电视剧《西游记》的年年重播,那个六小龄童扮演的孙猴的形象深入人心,还记得我家儿子三岁时,有些词语还说不太真,就会拿着棍子乱舞,口里唱着“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以至于《西游记》到底讲了什么,那就只是孙悟空保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去取经呢,被逼的,无可奈何,或者说这些问题是想都不会想的。
等到看到干国祥老师解读《西游记》时,人已近中年。恍然明白原来可以把西游记理解成为一个男孩的成长史,这是从心理学理解的一个解读方式,很存在很切己。但是《西游记》我依然没有打开来重读,那么烂熟的故事读它作甚。
只有课程需要时我才会有心思再读,这是一个惯例,如同进入农历诗词课程,才会通读叶嘉莹的所有作品直到《诗论》、《文心雕龙》等等,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人。
现在要进入《西游记》课程,放置很久的西游终于被打开,然后发现读来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回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为何要读西游,作者已言“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单单一个造化会元功,就让我纠缠了很久。会元下文有详细解释,时间单位,但造化怎讲?小说中石猴喜欢说,好造化好造化,是否同意?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创造演化,指自然界自身发展繁衍的功能。“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这是一个朝向仁善的路。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要想知道世间万物在时间的长河里是如何创造演变的,请来读西游释厄传吧。
细读之下,发现每一回开篇或结尾处的诗词皆有深意,如读《红楼》一般,每一章的题目更有深意。
比如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此书讲什么,讲心性修持,每个人的心性修持。读章回题目,这样的词语比比皆是,都可作为证据。比如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者心猿也,为何要悟空,因为不空。
从石猴出世开始,一个生命诞生了,受天地精华,也可以说一颗心诞生了。随后开始食五谷,灵性渐熄(那颗天生的纯真之心为世俗沾染,灵光渐熄),到“上学”学艺时,刻苦努力是个好学生,待有了一定的本事后,心越来越高,所求也越来越多。一颗心渐趋骄横,取兵器用法术抢,地府消名号。当一个人持有此念时,就越来越容易不满。为名之念越来越重。故云“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这是石猴,是悟空,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初出茅庐,意气正盛,以为我有本事啊,你们怎么就看不见。给我一个弼马温,太小瞧我了。
可是,你初入社会,尚无作为,如何能知你是何许人也。
养马为何?心猿配意马。作者在第七回里直接用一首诗给出了准确的答复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
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好一个,“心即猿猴意思深”。此心不安,索求太多,所以需安心修行,还需紧箍咒——《心经》来控制心魔。此后话。
细读批注,和五年级的小飞侠们一起探讨,然,思之更多的是自己。心性骄傲不愿服输,最受不得别人小瞧自己,跟回山后的悟空有的一比。玉帝为齐天大圣造府,从名字可知,只需要你安宁。
可是没有五行山下被压的寂寞,如何有一个人的自悟,没有西行路上团队一路坎坷斩妖除魔,怎知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坚定心智。
这是仁智勇的修炼旅程,一生的修炼之路。
和少年们闲聊,有的觉得自己在打扫庭院的阶段,还需刻苦学习练就本领,有的觉得在回山上天之前。只有这样的切己来读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所以与家长写信到,我们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