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原则可以适度参与,但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
首先,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并且让孩子参与决策。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孩子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习中就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就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家长应主动积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这需要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感悟中逐渐获得,并且不断完善补充。
让孩子参与决策,因为辅导班是孩子自身要上辅导班,并不是父母上辅导班,所以上绘画、书法还是演讲与口才?是上英语、钢琴还是科技制作、编程?上什么班不上什么班,什么时间上?什么时间不上?尽最大可能让孩子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孩子小时候更多的是模仿和贪恋小伙伴,所以周围的人上什么班,孩子也有可能认为自己喜欢,就上了什么班。由于孩子本身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即使是参与了,到在中途也可能坚持不下来,父母应该对这些有所感知,不强硬要求必坚持到完。允许孩子反悔,允许孩子改上其他班,不要与周边的小朋友进行过多的比较和攀比。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书法班都能坚持好几年,把我家的孩子的一年就换了好几个班?为什么邻居的孩子钢琴都到了10级,而我家孩子的舞蹈却松松垮垮。其实这些情况都属正常。我们大人都不能准确认知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自己不老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之间?职务晋升与待遇高低之间老是徘徊不定,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次之,坚持适度原则。适度主要是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多少要适度,难度大小要适度。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课外辅导班是课内的补充与完善,不宜过多,有的父母非常要强,报了许多班,大人孩子疲于应付,根本找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一到周六、日更甚,孩子比平时任务还重,几乎不能休息,极大的损害了孩子的求知欲,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能力更无从谈起。因为孩子的天性还是“玩”,“玩”这学问很大,孩子在玩中能够学会忍让与争取,接纳与包容,能体验到团队精神,能感悟到学习一个动作,一项技能不断提升的元认知能力,这些对形成健全人格大有好处。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天性发挥不发挥没有关系,健全人格也可以不要,只要把分数上去就行了,这样的父母的认识应有偏颇,不全面,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难度大小要适度,指的是难度不能过大,难度多大带给孩子的只能是无奈和痛苦,往轻一点说辅导班的内容肯定是学不太好了,重一点说将会对其他学习行为产生负迁移,影响孩子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例如:没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奥数,上起来会非常吃力,可能导致不断否定自己,严重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是人生健康幸福的根基,如果为了一个辅导班把根基都丢掉了,太得不偿失。如果辅导班所学内容,并没有多少考级升档任务,只是当做一个爱好,这样的没问题。
第三、挖掘强项原则。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可能挖掘他的强项而去学习生活,每一个人他的强项都有所不同,按照爱德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课外辅导应该注重挖掘孩子强项,与学校的课程相对形成互补关系。因为我们的学校的课程是统一的,针对孩子个性化的内容很少,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个班几十名孩子,孩子升入高一级较好的学校要靠总分排名,孩子将来赖以生存的强项智能在学校里不会得到重点培养,学校和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课外辅导班应该挖掘孩子的强项,在另外一个环境中注重搭建孩子成长的平台,使其特长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利于将来在社会上谋得一席生存之地。孩子的弱项尽可能回避掉,人不可能样样都强,那样的人只能是“超人”,是天才;但什么是弱项,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家长也不明白,怎么鉴别呢?简单的说,在实践中,就是付出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学习过程没有愉快感(挫败感较强)而且,学习效果在同伴相互比较中,处于下游,这样的辅导班就可以不参加了。
第四、上了辅导班坚持不到底怎么办?由于孩子上辅导班的初衷多种多样,孩子的才能也是多种多样,所以不应该抱有一种一成不变的观点,就是上了都应该坚持。如果在坚持的过程中,孩子父母都感觉到特别痛苦,收效不大,甚至还不如不上,这时候都应该及时叫停,让把孩子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强项上的,让强项发挥到极致,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不想上,家长一定要孩子坚持下来,主要是家长有这样的负面思维,认为孩子干什么都没有长劲,就都不能坚持,将来干什么都可能干不好,既然是你自己同意了,那你都应该坚持下来。家长是把这种负面的思维,把负面的作用放大了,孩子这个班坚持不下来,不相当于别的班坚持不下来,这一点坚持不下来,不相当于其他方面坚持不下来,肯定地说,他一定在有的方面坚持下来,并且能做的很好,他在此过程中一定会感悟到-----“毅力”对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的根本影响,会体验到非智力因素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家长这时,更多的应该是瞄准强项,表扬鼓励,不断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为将来的健康幸福生活奠基。
关心关注孩子“能”干什么,不去过多关心孩子“不能”干什么,这是积极思维方式,这也是人生所要遵循的重要规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