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凡的生命诠释不平凡的使命
“浩气”、“优术”、“明道”、“取势”
文化聚义 问道翰林 一苇渡江
看到一个说法,觉得很有道理:无论是微观到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还是宏观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有四个要素:“气、道、术、势”。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殊途同归耳!
“气”,元气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生长的本原。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如古代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而主观微观的说,气,亦是我们做事的精神状态、激情。要做成一件事,首先主观上要有做成这件事的决心和激情。
例:气贯长虹、气度渊雅、志气恢弘、正气浩然
“道”,理也!包含天道,人道,地道;道之本(先天道),道之中(后天道),道之末(左右之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术”,道也,法也。通往某处的道路。亦就是能力,是技艺、知识、方法、策略和经验的集合体;做事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要科学,要得法。
例:臣有百胜之术。——《战国策·魏策》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韩愈《师说》
“势”,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道德经》五十一章)这里提到的“势”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词,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在使用它,觉得它不可或缺、无可替代,但又拿不准它的确切涵义。势,古字作“埶”,字形从“坴”从“丸”,“坴”为高土墩,“丸”为圆球,字面意象是圆球处于土墩的斜面即将滚落的情形。《孙子兵法》所说的“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就是这字面意象的放大。
势字的义项源自于土墩斜面所给人的倾向感,以及这种斜面对“圆球”的加速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环境就是各种斜面或曲面(包括直立面、水平面)的组合。推动或影响事态运行的因素有施动者所施加的“力”,也有事态环境中各种“斜面”所形成的“势”……细加考量,可以确定:势可以理解为用以表征事态演变特征的“加速度”,以及产生这种“加速度”的影响力。
围绕着“势”的动力学分析现在已超出物理学的范畴而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经济、社会等各种领域。在突变理论中已经应用于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发生学方面的研究。古人将它进一步推广到致力于营造动态观感的艺术研究领域,则是独到的创见。《孙子兵法·势篇》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说法,其精髓就在于通过事态的动力学分析来谋取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简单地责成于事态局面的某一参与者。这与工程建设时要在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中谋求架构的稳固,而不是单单依靠某一梁、柱的坚强是同样的道理。
人们在“情”、“态”、“形”、“姿”、“走”、“运”等字后面加上“势”字以描述事态局面,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兼顾到事物目前的状态及其演变的“加速度”,才能对事态作全面的述说。古书中时常可见的“势使之然也”的论断,说明古人已经明白系统的动力学特征对系统状态的主导作用。这应该说就是老子所说的“势成之”的涵义。
由此而言,“浩气”、“优术”、“明道”、“取势”,则大事可成矣!陕西一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如一的秉承文化聚义、问道翰林、一苇渡江的企业理念,专注、躬行、精进的企业精神。旨在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教研服务机构。公司logo形象是一朵摇曳在风中盛开的芦苇花,缘起《诗经·河广》之云:“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另,“一苇渡江”也是达摩祖师弘扬佛法的故事。法国哲学散文家帕斯卡尔在未曾完成的《思想录》里也提到“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芦苇看似外表柔弱纤细,但其风骨却坚韧十足,多生长在野外河滩,风不可摧其骨,水不能残其志。一苇人视教育事业为生命,愿和中国教育事业一起同生共长;用平凡的生命诠释不平凡的使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