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解读:
作为论语的开篇语,学而时习之这句话非常重要,学习了之后要去实践,要知行合一,这样读书才会有意义。我们学习儒家,读论语,学如何做一个君子,最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说,坐而论道是毫无益处的,之所以现在老说读书无用,其实就是很多人只是读了书,知道了这个理论,但没有去内化和运用,就像现在很多人的目标是一年读100本书,但如果没法把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读了也是白读,反过来说,哪怕只读一本书,哪怕是只学一句话,但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这本书也读得很值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高兴的事,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知己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真正的朋友不必要天天在一块,但一见面能聊聊这段时间的经历,交流交流思想的变化,实在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至于人不知而不愠,这一条着实要求比较高,在生活中,父母妻儿不理解自己,试问自己能不能做到不发怒?同事领导不理解自己,能不能做到不发怒?如果想要做到不愠可以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来入手,别人不理解自己,首先要问是否是自己没解释清楚或者压根别人就没听清楚自己的话,先去找自己的问题,就像舜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虽然他的后母和父亲一直想害死他,他的弟弟也想害死他并霸占自己的嫂嫂,但舜还是一如既往的孝敬父母,爱护弟弟,最终感动了他们,他的孝顺也被广泛传扬,所以我们碰到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不发怒保持平和的心态,先从自身找问题,解释的通就解释,如果解释不通,那也要表示理解,因为人的立场和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可能也会不同,这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