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体里面住着两个人,我把他们分别称为乐人和衰人,乐人向往自律有序的生活状态,衰人向往安逸舒适的温床。这两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互掐,多数时候是小打小闹,但每年总有两三次大战。小打小闹总能很快恢复,但是大战的后的狼藉也不由分说。大战的结果总是两极化,乐人获胜会注鸡血,而衰人获胜会躺平,甚至逃离现场。所以一年之中,大起大落的状态总会有那么几次。
最近因为岗位调整,需要靠自己在短时间了解好几个新领域,同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快速产出文章。刚开始,觉得新领域很新鲜,但是随着接手的事情不断增多,便发现问题多哆:时间不够用,部门沟通吃力,校稿也有些吹毛求疵,写作欲望慢慢消退……面对这样的情况,身体里的两人开始较量:
乐人:压力就是动力,战胜了就是一次进步!新的领域当然充满挑战,真要是做顺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里也多了一张底牌不是?努力工作的样子不也是给孩子立的一个好榜样吗?Stay hungry 可不是一个句子,需要行动证明……
衰人:不想写了,反正都写不好,不想沟通了,这些人真是麻烦。干脆不上班了,每天起早贪黑不值得,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真的很舒服,什么都不用想,或者把自己关在车里,安静没人打扰的感觉别提多棒……
正常情况下,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或许已经不自觉地躺在沙发上,刷了几个小时的肥皂剧了;早上,或许已经开始赖床,闹钟掐了一次又一次;或者默默一遍遍念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斗志昂扬地继续工作……
而这次,我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把乐人和衰人的话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压力是动力”
压力真的是动力吗?这句话是不是一个虚设两难谬误?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这一定是压力吗?当下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事实上,已有经验证明,压力除了是动力还可以是阻力。压力来源自己对自己的高要求、内在的虚荣心、工作事实的挑战性、合作沟通能力的欠缺。当下可以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专注自己的工作;分析工作难点,各个击破;有充分运用批判性思维来沟通吗……
“新的领域当然充满挑战,真要是做顺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里也多了一张底牌不是?”
这句话的隐性前提是什么?是我要比别人强,那种优越感。然而,职场中真的存在那种优越感吗?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结论,优越感常常会蒙蔽发现他人优点的眼睛。
“努力工作的样子不也是给孩子立的一个好榜样吗?”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努力工作到底是指的什么?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颗粒度足够小吗?这里有没有偷换概念?
“ Stay hungry 可不是一个句子,需要行动证明”
hungry 是自己的座右铭,座右铭是在任何场景都试用吗?是不是在盲目打鸡血?其中的场景颗粒度是不是需要更细一点?
“不想写了,反正都写不好,不想沟通了,这些人真是麻烦”
这是一个谬误,情绪生成的滑坡谬误,写不好就一定不写了吗?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怎么做调整?麻烦到底指的什么?所有沟通的对象都是麻烦的吗?这里也是一个谬误,归纳推理只能得出概率性答案,甚至在归纳基数比较小的情况下,真的正确吗?事实是别人麻烦还是自己哪里出问题了?可不可以用批判性思维继续思考与人沟通的问题?比如说自己在什么时候感觉沟通不畅?
“干脆不上班了,每天起早贪黑不值得,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真的很舒服,什么都不用想,或者把自己关在车里,安静没人打扰的感觉别提多棒”
这句话的推理过程是:前提(起早贪黑地工作不值得+看肥皂剧很舒服+安静没人打扰)=>结论:不上班。这个推理过程是不是很多bug?起早贪黑地工作只是为了安逸吗?如果让自己用“工作”造句,会得到什么答案?只是为了看肥皂剧和独处的安逸就可以不上班吗?这是不是一个虚设两难谬误?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在接下来几天,AHA !压力变成了更加小的颗粒挑战,虽然衰人和乐人依旧纠缠,但是内心再无波涛汹涌!
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是一段非常美妙的过程,在无数的认知冲击之下,学习如何理解对方,表达自己,不仅开启与他人的对话,也开启了与自己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