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父母的教育观念已经有所升级,动辄打骂的情况越来越少,都知道要理解孩子,和他们讲道理。讲道理真的有用吗?看这个例子:“嘟嘟我们该洗澡了喽。”“哦,好的马上。”“今天太晚了,明天还要去幼儿园,洗完澡还要给你读绘本,快点洗澡了。”“哦,知道了,我在玩一会。”孩子嘴上说马上,身体就是不动,很快又10分钟过去了。几次之后,我们很可能就会小爆发。
为什么讲道理还是行不通呢?其实还是大人和孩子对问题的认识不同。虽然大人讲了很多道理,自己把自己都感动到了。但孩子对玩有更大的兴趣,对我们的说教并不能完全理解。
这里我们探讨下,换种方式用游戏思维陪伴教育孩子是不是更有效。
学龄之前的孩子,玩和游戏应该是他们的主旋律,是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用大人的思维模式去教育说教常常事倍功半。而使用游戏思维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亲子关系,从长远来看,游戏是最高效的教育方式。比如还拿孩子洗澡这个问题来说,用游戏思维“嘟嘟,咱们玩个游戏怎么样?我当机器人,你控制我给你洗澡。”“听起来好好玩的样子,我们试一下吧。”“好。的。水。已。经。放。好,下。一。步。指。示。是。什。么”“机器人给我脱衣服。。。。”
应用游戏思维根据孩子情况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游戏。设计游戏前需要先分析和了解游戏。
游戏有五要素:目标,玩游戏是为了让孩子获取新的能力还是要改正他目前出现的的不良习惯等。元素,组成游戏的一部分,比如上面说的机器人。世界,根据孩子爱好,可以虚拟打怪兽的世界,也可以是警察抓小偷的世界等等。规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体验,是为了获得成就感的体验还是获得胜利者的体验还是其他。
之后要搜集孩子喜欢的要素。要素不一样,最后的游戏也是不一样。哪怕要素一样了,但也可能规则不同。总之搜集孩子喜欢的要素为他量身定制一个游戏,这样才能起到效果。
搜集孩子喜欢的要素,父母要了解孩子。知道他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等。好多爸爸可能连孩子的基本信息都不知道。父母可以根据下表填写一下分析下孩子情况。
当然可能有些爱好特征还不明显,我们可以先尝试着和孩子玩耍游戏,观察一下他的基本情况。对情况掌握后就需要设计游戏了。
设计游戏第一步要设定游戏目标。我们设计的游戏是因为孩子最近了出现某种问题和表现需要纠正?还是为了让他获取新的能力,比如不怯场公共场合表演的能力等。一定要明确游戏的教育目标。
第二步就是制作游戏。前面说了游戏有5个要素,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基本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元素,建立世界,设计规则。游戏五要素有哪些分类,下图是参考表。
最后,游戏虽然设计出来了,但孩子并不一定喜欢,不一定配合,不一定会实现预期效果。这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游戏实施情况进行改进。
使用游戏思维更能走入孩子的世界,通过游戏陪伴的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想法,更容易从行动上改善。道理讲了谁都懂,后面会具体分析下,使用游戏思维能解决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