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好评如潮,于是去找了《解忧杂货店》来看,结果看完后略感失望。这部作品不同于东野圭吾之前冷硬的行文风格,反而是以暖调为主甚至还有点治愈的感觉,和预期不符。就好像去餐厅点了一盘吃过的菜,结果上桌入口后觉得味道不对,于是自然开始怀疑厨师是不是换了?抱着一颗看悬疑小说的心,去欣赏一部以治愈为主线的作品,多少还是有点心理落差的。
它不同于东野的另一部作品《嫌疑人》,有一个那么强的悬念能抓着人往下看,且能在走到故事的尾声之后大呼过瘾。《嫌疑人》的结局很精彩,虽然夹杂点为爱奉献的无私情感,但那只是个铺垫和过度而已,这些小插曲都是为了更好的引出结局,使结局显得更加自然,更浪漫一点。而《杂货店》是将一个大悬念分散到每个故事里,所以悬念就变得很零散。多点发力的效果远不如集中于一点用力来得有爆发力,所以《杂货店》远不如《嫌疑人》来得抓人。
简单的说这本书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个人,他们的人生却也是能互相影响的。一个看似私人的选择,一个较为普通的建议,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甚至连带着对其他完全陌生人也是有影响的。笼统的说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某个特殊时间点的某个选择,或将会对未来有着翻天覆地的影响,其影响可谓是环环相扣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触发便不可收拾。这部作品采用的也是这个思路,它的可看之处在于,把每个故事都描写得很生动,且能把它们用不太牵强的理由连结起来。这放到其他二流作家身上倒也算很厉害了,但对于擅长悬疑小说的东野来说,这样的处理就显得较为一般,不够过瘾。
索性这本书还是有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东野居然把音乐写进文章里去了!?还是大名鼎鼎的披头士乐队!
这对我这个音乐小白来说算是一个小科普,披头士的音乐听过一些,只是对其并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所以在看完那个与之相关的故事之后,便跑去找里面提及的那个关于披头士的纪录片来看,只是不太有感。
其实说到小说中的音乐,让人很自然的会想起另一位作家,那个几乎在所以小说中都必有大段音乐描写的村上春树。相较于东野,我更喜欢村上小说里那种对音乐的描写方式,如果单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看,村上在描写音乐上的文笔更加优美和老练,且善用比喻,很多比喻都描写得极其的美好,相比之下东野通篇大白话就显得粗糙而不解风情,两者相比多少有点文艺青年和屌丝之间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东野这部作品看下来,我比较喜欢的还是里面两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尽管辞藻并不华丽,但小感动人。
这部作品对我来说算是轻松读物,不费脑子、看得快、不抓人,你不会一直想着它,看完后也没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充其量不过是在已读的书目里多了一个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