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职称评定
91年第一次发表论文,只得了一个纪念奖。应该是水平不行还极有可能是文中涉及的内容过于敏感。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建设’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在职工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这一观点显然是有些偏激和不合时宜。
但后来的一个做法则印证了我在文章中所呼吁的,第二年开展全国性的政工职称评定,把政工干部作为专业人员来对待,这显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只不过我是瞎子摸象撞中了一回。
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情,听说有人想阻止,讨论时竟然这样说道:“现在职称评定比较乱,全国正在清理,等清理完毕后再开展为好”。
“那就乱到一块去!“李瑞环同志一语点破了他的用心。
可以相像要不是李瑞环同志的坚持,真不知道这个有利于千千万万人的好事,什么时候能够进行?如果悲观一点看或许到现在还没有搞成。
第一次政工职称评定居然由宣传部门负责,作为宣传助理员的我很荣幸地参与了这一件事情,经常往返于娄底和长沙送材料,搞评审。
宣传部由副部长佘天奇具体负责,他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看来他讲话跟他写文章一样要经过一番斟酌不像大多数人口不择言。
给人的印象是文弱而又谨慎还不怎么注意穿戴,有那种心胜重于物胜的性格。做人做事非常专注,从不与人争高论低,干起工作来却有板有眼,先谋而后动特别省时度势,后来在群雄四起的情况下荣升为总公司纪委书记。
他曾跟我讲过一个关于他的趣事:下乡知青参加铁路工作分在株洲工务段当养路工,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
一天出去作业坐在轨道车上等信号,突然看到道心中有一张报纸,百无聊赖的他如获至宝跳下去拣起就看。
原来是一张《铁路工人》报,看着看着广州铁路局党校招录秘书班的通知吸引了他,并且报名时间还只剩下最后几天了。下班后,他马不停蹄的跑到段里报了名,后来金榜提名,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经常讲偶然中有必然,老领导改变命运碰到的这个偶然应该就是他爱好学习这个必然所得,量的积累等来了质的飞跃。
评审工作大都是他带领我们六个地区的宣委干,那时长沙分局在长沙、株洲、衡阳、郴州,岳阳和娄底设有办事处,每个地区都有宣传委员,而我还只是一个助理员为了便是称呼也常常浪得虚名。
评为政工员的只要在党、群、团的岗位上就可以获得,助理政工师门槛也不高,政工师则不同不仅有年限的要求而且还必须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更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了,只有分局级以上的领导才有这个可能。
如此同时对特别优秀的还制订了破格申报的政策,就是这一条,使得娄底机务段因为工人理论小组好几个人评上了政工师,同时也因为它让我蠢蠢欲动了一把。
虽然我年限够了,但由于只有中专学历,只能评个助理级如果要上一级就需要走这条路。而当年六个地区的宣委除我之外都能申报政工师,使得我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况且两者收入上也相差很大。
想起过去的同事都能够借工人理论小组的光,自己也为它出过不少的力,也想以这个由头破格一把,我知道这样的事副部长自然是作不了主还得找部长。
当年宣传部长是杨麓云,他瘦高的个子,为人随和,一表人才,两双眼睛炯炯有神是一位靠写文章走出来的领导,可能就是因为爬格子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是常常在思考着什么?
他特别关心宣传干部,娄底工务段的梁存中就是他听了我的推荐后调宣传部的。一个站段的宣干能够调到上一级部门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加上从偏远的娄底调来省城工作在当年真可谓是一步登天。
可想而之杨部长对我们六个地区搞宣传的非常器重,他在各种场合多次说到:“宣委就是副部长”在给我们增加责任的同时也增添了不少的荣光。
带着这样的思考,一天我敲开了杨部长办公室的门,他见是我,很客气的站起来倒了一杯水,接过杯子后我便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我想破格”我信心满满的说道。
“什么条件?”杨部长迟疑了一会问道。
“工人理论小组呀!”我回答。
“可能不行,已经挂了几个”杨部长摇了摇头。
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后悔了,不应该开这个口。论贡献比不过付浪波他破格理所当然,论身份比不上段领导他破格也在情理之中,事情没办成反倒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我知道,你也为工人理论小组做过一些事,但不是主要人员,有些勉强。”杨部长见我不吭声,又补充分析的说了一句。
“这倒是真的。”在事实面前我有些不好意思,脸红一块紫一块起来。
“其实你只是文凭不够,去读个中央党校函授,两年就够了”见我有些尴尬,杨部长又热情的帮我出起主意来。
“好的”我点了点头,这时我已经云开日出,脸上露出了笑容,其实我也只是想碰碰运气打个擦边球而已,能成则好不能成也就死了心。
人呀最难过的时候是纠结,一旦知道了结果马上便会豁然开朗。老部长的回答没有拖泥带水不像有些人一样“研究、研究"反倒使人容易接受。
一路走来我也曾多次学习这种方法,能行则行不行从不含糊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