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遗韵骆驼道
文/高保民
盂县梁家寨乡素以有大汖温泉和深山里的布达拉宫闻名于三晋旅游业界,随着“阳五高速”的开通,一条千年古道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叫骆驼道,距大汖温泉8公里、“布达拉宫”6公里。5月24日,笔者参加了阳泉市文联和作协组织的到盂县梁家寨乡骆驼道村的采风活动。
一大早,天气晴好,碧空无云。我们一行数人从盂县城出发后在上社镇上了高速,穿越两个隊道后即到了梁家寨乡大汖出口,北进牛道沟峡谷6公里盘山而上,绿荫里的骆驼道村便掀开了她隐秘的面纱,展示在了我们的面前。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满以为我们来的够早,却不料还有比我们路程远的游客来得更早,从他们的对话里我知道了他们是来自阳媒集团的退休职工,他们正兴致勃勃地在这里拍照留影。
驻足村口,由下上望你立即就感受到了骆驼道人的纯朴用心,数十盏殷红如豆的灯笼在山风里轻摇。宛若燃灯老人现世,欲引领我等穿越时空。这一个满眼沧桑的千年古村,静立于浓绿密荫顿显生机。那所有的建筑裸露出的骨架皆为与山石一类色调大小不一的碎石块组成的有机一体,夹杂其间的血肉无疑也是就地取材的泥巴充填的,所有的门面木料均略显黑灰陈旧而久远,极似一大群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之面庞,聚集一处任时光雕刻,岁月剥蚀。
走过百乡千村,不见街道的村庄极少,今天偏偏就遇着了。所有的建筑均依山顺势而为,院落与院落之间地无三尺平的感觉十分明显。一级一级宽窄不一的青石台阶驮着你逐步向上攀登,猛然想起水神山一处石壁上民国盂县知事王堉昌所留诗句“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用于此处,极为妥帖。
村子里的道路,实乃名符其实的骆驼道,谁想行车绝无可能,曲折、蜿蜒、盘旋的街巷之窄堪称超乎想象,为生平所仅见。所有的街巷无一例外仅能容三人并肩而行的宽度,也就是古时一头骆驼驮了商品可以从容通过的宽度吧?虽然耳中已听不到驼铃声声,但“茶马古道”的特征分外明显。
村中多二层石墙泥皮建筑,有一处存世400余年的老宅,给我们一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它是“梁氏宅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为砖、木、石结构的二层楼四合院。这一处身在晋地大山半腰的民居徽派建筑风格明显,青瓦下,砖雕、木雕、石雕完美结合有机统一,足见当年宅第主人之富足与见多识广。骆驼道北接五台、忻州至今依旧为交通要道,值得欣喜的是“阳五高速”穿山凿洞而过,给完整保护这一座不多见的古村落提供了绝好契机。据悉“梁氏宅第”至今还有56位子孙,虽久已不居此地,但每年都要回来祭祖,屋内铺盖、灶具一应具全。富足的晋商当年于此走遍天涯可见绝非虚词。
骆驼道村最富生机的是各种树木,梨、果、桃、枣、柿、核桃、花椒树比比皆是触手可及,应该说骆驼峰下的骆驼道村是藏在深山的花果村,只要你来得是时侯一定不虚此行。这是一个注删人口仅剩165人的小村庄,实际生活在村里的人口已不足50人。这里年龄最小的居民是“乡村旅游接待户”女主人,她今年50岁了,其余皆为年龄比她大的老人,高寿者不少。政府投资的光伏发电工程已经在村里开工,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让我们感到这里的前景十分光明。
“乡村旅游接待户”的男主人开朗热情,他家里所存的一点“纯山货”竟被同来的几位采风人一采而空全部买完,乐得他笑逐颜开,与那位女主人攀谈:“你有什么念想?”“念想?不大,逢年过节盼娃子们回来和我们团圆,平时盼能有游客来观光吃我们的农家饭,也盼望你们回去后,多给咱这里宣传宣传。”“一定,一定!”我连忙答应。
在骆驼道村还有一大看点,我暗叹自己来的不是时候,若春种秋收时,绝无此遗憾。背篓,谁见过呢?尽管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骆驼道村民依然沿用着一直使用的主要运输工具,选择一个合适的时侯来,如果遇见有谁正在骆驼道上背着背篓运送食物,那么就请你接过背篓替上一程,体验体验人生,有何感悟,我就不知道了。
骆驼道,古风、遗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