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学校4-5年级240余名学生参与彩虹花晨读课程第8节。春天来了,天气亮的一天早于一天,孩子们也早早到了学校,自己打开白板,耐心的等待着彩虹花晨读开始。在复习过最近学习的几首古诗后,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晨读。今天的直播老师和上周五一样,是跟着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小学张雪梅老师学习清朝诗人张维屏的七言绝句《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一、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激发学习热情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1840)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孩子们学过的古诗很多,大多是唐宋代的。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清初纳兰性德的。今天学习晚晴的,孩子们已是激动,当听到是写于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是渴望新局面的到来的诗,孩子们更是兴奋。没有预习的孩子开始了大声朗读,已经预习过的孩子拿起笔记朗读起了预习记录。
二、走进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心情
1.跟随网师,初识大意
这首词生字较少,字面意思也较容易理解。在张老师的示范朗读和仔细讲解下,孩子们很快理解了诗意: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是却有感情,严冬过后,总会为人们带来温暖的春天。大自然早已把万紫千红的百花安排的妥妥当当,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2.反复朗读,理解诗意
孩子们表现积极,自由采取了男生、女生单独读,男生、女生集体读,小组对读,全班集体读,抢读、唱读等方式的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很快大多孩子们都能背诵。并且孩子们踊跃积极表达了自己对这首诗意的理解:
“这首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3.了解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心情
“我在预习是查到: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但是对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不能理解。”
“移情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 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我们上幼儿园就唱的“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就是移情手法,把自己的欢乐心情移到了花儿和小鸟身上。今天学习的这首诗的前两句“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就是典型的移情。因为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
“富于孕育性的时刻:即包含前面又孕育后面的一个关键时刻,因为这一时刻在想象的帮助下能完成一段完整生动的情节。“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感悟一:
清朝以来,就闭关锁国,不与西方国家往来,虽然历史上“康乾盛世”(1662—1795)全国一片繁荣,但是不知道西方国家已经在经历着工业革命(1740),他们经济、国防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此时我国政权腐败黑暗,还不知道国家各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诗人期待着春雷过后的万紫千红的春天却是十多年后的“鸦片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赔款割地等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情。因此,不管是国家之间,还是我们人之间,只有加强交流,了解彼此,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孩子们表示,我们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懂得分享,这样才能让自己进步更大。
感悟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一点不假,尽管很早就学习过《新雷》,但是对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两个关于美学词语,也不是怎么理解,辛亏提前也进行了预习,查阅了资料,进行了全面的理解。不然学生的提问让自己会很尴尬!
感悟三:彩虹花,不仅让我们农村孩子们学到了更多的古诗,更让我们老师学到了更多的更多的知识。张维屏笔下的一声新雷,十多年后迎来的是“鸦片战争”和随之而来的赔款割地等丧权辱国的一系列事情。而我们农村的师生们,在彩虹花的一声新雷后,迎来的是师生共同进步,和城区师生们享受同样待遇这样真正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