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心洁推荐的文章,《为什么每个女性都应该当领导》,其中有这样一段:
我想说的和原文中要表达的主旨不尽相同,但看到这段还是马上勾起了我的一点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和另一个人提出了相似,甚或相同的提议,言论,但是你的建议被忽视,无视,驳回,而另一个人的却被采纳,应用了。听起来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为什么同样的建议,我的就不如别人的,这让人多少心里郁闷,气愤。
有一次,我妈妈就来找我诉苦了。因为文明城市评比,店铺的招牌需要按照标准重新做,妈妈向爸爸提了一些想法,但是被“无情”的驳回了。而后,一位做装修的亲戚提出了和妈妈完全一致的看法,却被完全采纳了。
妈妈知道后,她的心情可想而知。开始我也觉得很难理解,后来我与先生聊起这个话题,先生从意见采纳者的角度给了我答案。
听取意见的人,或者说“决策者”首先会在潜意识里给提意者做一个评价,定位,这个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最后的反应,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听提议的具体内容。
当提议者被归类到对这个领域不了解,不专业的类型里,他的提议就被自动分配到不值得信任,采纳的一边,直白的说,就是在这方面,没有话语权。
比如,当你有理财方面问题时,相较于毫无理财观念,只会存定期的小白,有专业理财经验的人士则更值得信赖。
所以说,“能让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成为一个更加普遍的现实”,成为被人认可的事实,唯一的办法就是“you make it”。只有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才能拥有话语权,才可能被信任。
所以,当提出的建议被无视时,也无需气愤,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话语权,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值得被信任,这样就能正视自己,正视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