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查查老师
很多学校的常规检查中都有教案检查这一项,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只不过笔者不是被检查的,作为教导处的一员,我们是去检查老师的。在检查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教案写的认真的老师,十有八九要批评。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在检查教案的时候,是很难分出哪些老师备课是认真的,哪些老师不太认真。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融入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思考的,这种思考会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中,所以要看一份教案好不好,至少要通读一遍,然后在细细品味一下的。但是现在的检查人员(当然也包括我们啦),是不会做到这么细致的。很多时候,检查人员就是看个形式。一般来讲,只要字写得认真的,排版用心的,那就算是教案写的认真了。有些老师能别出心裁的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或者画上草图、思维导图等,我们就觉得已经非常非常的认真了,打分时一定要给附加分的。
至于这些教案到底有多少思考,是不是自己独立备出来的,我们就很少看了。再说了,也很难看得出来。
那么,这些“认真”的教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位音乐老师说,我反正就是有空的时候拿出教案集来抄,一遍听音乐,一边抄,就只当练字了。
一位体育老师说,我也是有空课的时候,拿出来抄。我有好几个年级了,所以要抄好几本,没办法,字有时候就比较潦草了。
还有很多老师说,为了抄好这些教案,平均每天要花一两节课的时间,哪里还有时间去真正思考教材啊。
很多年前,我们就一直批判“形式主义”,但是写教案这种常规工作,好像越来越沦于形式主义了,这么多年来,似乎一点也没有改变。而且我们的很多检查人员,就是满足于这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觉得方便,有可视性,有可比性,有的地方为了防止老师们复制黏贴,甚至规定一定要手写教案,这难道就能治本了?当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抄教案上时,关心的不是环节合不合理,而是字写的漂亮不漂亮时,他们还会有多少时间去批改作业,去辅导学生,去解读教材?很多时候,我们批评老师们教案写不好,反思写不好,作业批不好,做啥啥不好,但是有没有思考过,如果不给充足的时间,什么事情能做好?这也要好,那也要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
所以说,把教案抄得很漂亮,能有什么用呢?
选自《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