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一通电话打破了我们居家隔离4天的平静生活,家人被通知新冠核酸阳性,需要拉去方舱,而我作为密接需要拉去集中隔离点。这突如其来的通知开启了紧张的复阴之路。
一、家人被阳后,我的24小时
0-6小时
我接到家人“被阳”通知后,最初一片茫然,有断片的感觉。当社区、疾控中心、派出所等一个个机构打来急促的电话后,才明白我们真的要被转运离家了。
6-12小时
大量的不确定的和未知让我充满了焦虑与恐惧。谁来拉走;去哪里;怎样的环境;到了会怎样;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怎么照顾孩子;还有一只还在吃奶的小鸟怎么办!……
这个时候,《美丽人生》的桥段清晰地闪出,犹如前往集中营般可怕的想象让我异常紧张不安。
12-24小时
当我明显感觉到躯体的紧张后,适用的调节方式很简单,眺望远方和开窗呼吸冷空气,视野及温度的改变使我的感知发生变化,帮助我恢复适度的理性。
我开始思考我正在经历着什么,以及将对何应对。在被告知阳性的前提是,我们已连续居家四天、此前至少一周每日核酸均为阴性、全家轨迹一样,却忽然出现一个人阳性,不得不质疑这样的结果。根据政策,我们提出复核。这是一个紧张和艰难的沟通过程,要努力保持冷静与理智,同时要化解各方压力。
因23日晚转运方未提供有效文件证明,同时未能肯定否认复核,我们拒绝了转运。神奇的是在24日早晨,家人的健康码更新为阴性,自测抗原也是阴性。随后24日、25日的核酸复检结果也均为阴性。至此,被阳复阴基本确定,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
二、应激反应的心理过程
当遭遇重大事件,如自身或他人的人身安全(或死亡)威胁、重大创伤性事件、严重的躯体伤害时,个体会对感知到的威胁和挑战产生躯体及精神的紧张,这样的状态被称为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针对新冠疫情的躯体或精神应激反应,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减弱,随着隔离的解除或症状的减轻而消退,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1、从“茫然”状态开始
应激反应最开始的典型状态是“茫然”,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接下来,对周围环境会进一步退缩,严重时可达到木僵的程度。
2、焦虑与恐惧
短暂的茫然状态过后,开始感知到外在环境的威胁,产生焦虑与恐惧情绪。这是人类面对危险、压力的正常情绪反应,也是一种保护机制,为了更好的发现威胁,并有效应对,以适应生存。研究表明:疫情期间超过50%患者会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任何情绪都与生理息息相关。当威胁逼近时,大脑内部的杏仁体会拉响警报,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多种荷尔蒙会汹涌地流遍全身。这时瞳孔会放大,心脏泵血加快,流向胃部的血液明显减慢,从而变得没有食欲,且感到全身发热、心跳加速等躯体反应。
血液循环会优先供应给更关键的身体部位,比如腿部肌肉,用于踢踹或奔跑,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应对外在威胁,进入“战斗逃跑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古老的本能反应,人类的表现与其它生物相似。
3、伴随的其它情绪反应
除了焦虑与恐惧,还可能伴随愤怒、抱怨、敏感、多疑、无助等感觉,这都是感受到威胁和挫折时的正常情绪反应。
无论关于疫情的密接者,还是确诊患者,在被隔离和治疗时因其自主意识、自主活动受限,加之治疗环境的风险性、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现状与自身期望不符等,或多或少产生各种情绪反应。
4、警惕被情绪控制
如果陷入过度的情绪反应,将导致大脑“瘫痪”,出现“杏仁体劫持”现象。此时,大脑被受情绪和本能支配的杏仁体控制,负责理性和逻辑的部分停止运行,没有信号到达那里,通俗讲就是“过于情绪化”,这将阻碍我们处理新的挑战。
虽然人类保留了应激本能反应,但如何反应取决于我们自身,也会因人而异。除了性别、年龄、人格水平、防御方式、童年创伤经历等因素,遗传、神经内分泌等生物学因素也会影响应激反应。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熟悉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耐受力。通过进行放松练习、运动等方式,缓解躯体紧张状态,从而管理情绪。学会如何让杏仁体的警报安静下来,可以让其更好地发挥有利作用。
5、恢复理性,积极应对
这仍然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状态,但理性和逻辑的恢复,可以扩展意识范围,将此前聚焦于对威胁的反应,扩展至评估自身应付威胁的能力、统筹协调资源、争取社会支持等方面,可以帮助个体恢复掌控感和信心,重获内心平衡,更好地适应当下环境。
重大事件应激反应Tips:
适当的应激反应有其积极的意义,可以增强人体感知能力,使思维活跃,有利于战胜外界的挑战,更好地保护有机体的生存。但过强且持久的应激会导致过度紧张、失眠,难以适应现实环境。
如果现实的威胁,比如症状已减弱或消除,情绪仍然无法平静,异常紧张,且持续数月,警惕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不幸被长期隔离,产生无助感,无法接受现实,情绪低落,警惕陷入抑郁状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对:
自我调节: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渐进式放松和想象放松等训练方法使肌肉放松,改善情绪状态,或者使用蝴蝶拍、内在安全岛和保险箱技术进行自我调节训练,缓解过强的应激反应。
专业援助:如果第一步效果甚微,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卫健委在全国31个省份设立了应对疫情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可以查询当地卫健委+心理援助热线。
社会支持: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必要时向邻里、亲朋好友寻求帮助,获得社会支持以进一步提高应对困难的心理能力。
写在最后:
人生难免会身处逆境或遇不尽人意之处,努力保持积极的情绪可以影响大脑运行,以便做出更有利于自己、以及更适应环境的决策及行为。此刻适宜再去刷一刷《肖申克的救赎》。
这72小时,我的物理环境没有任何改变,一直都被封在家里,但我的内心是劫后余生的感觉,我非常感激在这期间密切关注我们,并提供支持援助的亲朋邻里。愿大家的生活早日恢复常态!
作者:刘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会员。精神分析自体与主体间取向。传播有趣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助力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