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去一趟书店,拖了很久,今晚终于如愿了。
上一次去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因为一直在宁波上学,所以也很少回来,不过每一次去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次也是一样。为此还把初中时候骑的自行车从地下搬了出来,已经全身都是铁锈了。给车胎打了打气,勉强还能用。
真是怀念那时候的感觉啊…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每到放学都要和同学下两盘棋再走,每次回家天都要黑了。一个人在夜里的街上骑着老旧的自行车,缓缓地前行着,前行着。湿热的风扑面而来,天上的星星闪着微弱的光。现在几年不碰棋子,早已生疏了。
书店里有数不清的小孩子,每个暑假都这样,今天尤其多。二楼在做什么活动,给小孩子体验蛋糕烘焙的过程,叽叽喳喳围了厚厚的一圈,过了九点才终于散场。
精力旺盛,好奇心又强,小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安分。吵着闹着,在书柜之间跑来跑去,看见新奇的玩意儿缠着大人不肯走。也有孩子没有大人陪着,独自坐在地上,手里捧着小说或者漫画低头沉迷。不知道我小时候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忘记了。
书的质量比上次来好一些。都说卖书不赚钱,确实小时候还有许多书店,如今只剩新华书店了。六月份的时候去宁波鼓楼走了一圈,倒是有一家“枫林晚书店”别具一格,装修得古色古香,摆放的书也很雅致,多有古籍经典一类,还有难得一见的线装墨印本。往里走有一张大桌,周围是一套精致繁复的茶具,壶里烧着水,去时还没有开。走上二楼,楼梯边上也立着巨大的书架,都是一套多本的大部头。有两只猫窜出来,一大一小,不知道是不是母子,上去抚摸也不怕生。
走时茶壶水刚好开了,店主唤我们坐下来喝两杯茶,然而没有喝。下次一定还会去。唯一的疑问就是这家书店门面偏僻,买的书又如此阳春白雪,真的能盈利么?看起来悬。待我几时候有钱了又不想再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开这样一家书店倒也不错。说不定店主就是这样的人吧。
我想新华书店也一定有过这样的难处。有一阵子去看书,店里全部充斥着成功学、厚黑学、心灵鸡汤、人生哲学这一类的书,转悠了一个下午什么都不想买。现在觉得这些书太功利也太浮夸,没有积淀,不屑去看,可其实我小学初中的时候还蛮喜欢看这类书的。
那时候还小,特别爱看一些能使我装逼的书,比如之前说过的,还有各色百科全书,还有什么全球通史康熙字典资治通鉴…不仅在家里看,并且带到学校里看,给大家看,也让大家看我在看这样的书,其实我什么都不懂。现在想起来真是段黑历史。不过我是真的有看完两套百科全书,当时涨了不少知识,然而现在忘得一干二净。
家里买电脑以前生活很无聊,课余主要靠读书电视消遣,上厕所再急也要先去书房挑本书带走。我有一半的读书时间都是在马桶上度过的,马桶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后来家里人说这样容易便秘,不让我把书带进厕所,后来就不看了。
小时候读的书现在全忘了,也有想过旧书重读,把一些书挑出来再细读一遍,可是最近几年心越来越浮躁,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长久地坐着读一部长篇了。读书终究会忘,那么到底为什么还要读书呢?我觉得,无非还是养心而已。
好多人跟我推荐电子阅读,不仅省钱,而且携带方便,不过我还是喜欢纸质书。捧在手里自有一种厚实感,翻页时候的那种手感和味道也无法代替。有人说那种味道是书香,也有嫌臭的,不过我并不觉得有香臭,只是普通的油墨味而已。
以前读司汤达的《红与黑》,读到深处心血来潮,拿了家里的空气清新剂一页一页喷过去,拎着书脊一抖,满屋子都是香气,自然是被家里人痛骂了一顿。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再翻这本书,香气都散了,空气清新剂的味道终究还是不能长久保存。当时应该拿我娘的香水来试试的。
前几天看到电视上有采访,问为什么有了网络还会到书店或者图书馆里看书。有个姑娘回答说,被大片大片的书籍包围着,随便伸手翻开一本,眼前就是一个完全没见过的未知的新世界,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你坐在电脑或者手机面前怎么都没办法体会到的。
说得好,深得我心。
不过这几年书是越卖越贵了。以前听政治经济学的老师说中国的书卖得这么便宜,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国人不读书,不重视知识;二是盗版太多,自然便宜。这么说来,这几年书的价钱越来越贵也是好事,书店能盈利,自然会慢慢多起来了。
作为一个底层平民,我只希望图书版权在被保护的同时,价格也能不要上涨得那么快。否则出版业刚刚兴盛起来,本来为数不多的读者就要被价钱给挤跑了。买了两本书就破百,还都是不起眼的包装。唉,吾心痛矣。
最后晒一下今天的书单。共有四本,分别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蒋勋的《汉字书法》。原来还有一本木心的《素履之往》,然而被告知是一套,不能单买。
啰里吧嗦居然写了这么多。
晚安,我是独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