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老子
第十一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阴阳家与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庄子是先秦最大的道家,作为这个阶段一个很重要的著作《庄子》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体系。在《逍遥游》中最主要的思想就是获得幸福的方法。幸福被分为两部分:自由发展我们本性得到相对幸福,绝对幸福则是对事物自然本性更高理解才能获得。万物自然本性不同,我们充分发挥得到可得到的幸福,顺乎自然则幸福,而顺乎人则容易痛苦。庄子反对政府和社会将法典强加于人以图其事。主张不治之治,顺应本性。当然庄子与老子虽然都主张不治之治,但庄子强调人与天不同,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不幸。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谋求相对的幸福,我们在充分发挥自然能力的时候会受到阻碍,所以会感到痛苦,可以理和理解抵消。这样的现实,与斯宾诺莎的观点相同。作为圣人并不是说没有情,而是指不被情所扰,即所谓“灵魂的和平”。圣人对万物本性的理解,不被外物所扰,因此圣人可以获得绝对幸福。在这样的思想上有着悲观认命的成分,既强调了自然过程的不可避免性,也说明了对自然过程中命的默认。道家思想另一个方向强调人与宇宙的同一,如此可得到绝对幸福。《齐物论》中两个层次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如何变成一个圣人,作者再次提到惠施,与此类似都是较低层次的知识,建立在有限观点上的是与非的概念都是相对的,我们应以“照之于天”看事物超越有限的观点,即道的观点,所以万物随不同都可同一。这种更高的知识就是不知之知。不知与无知不同,无知,原始的无知状态,而不知是在有知之后达到的状态。庄子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取消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庄子中,有一部分作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仍然赞美原始的物质的状态。
后期的墨家的逻辑思维令人赞叹。墨经的组成篇章有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儒墨两家在反对名家的过程中走大致相同的路线,发展知识论和逻辑学的思想,保卫常识。墨经认为人有知识,人也有认识的能力,对知识进行了分类:亲身经验,权威传授以及推论的知识。同时,按知识的对象,将知识分为明,实,相合和行为。在小取中既说明辨的目的和功用,也说明辩的方法。后期墨家辩的方法,以此澄捍卫了墨家的哲学。墨子遵循功利主义,后期墨家以此为传统,主张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都在于趋利避害,认为“义,利也”。如同边沁在《道德方法原理导言》中所讲的那样,把善恶归归为快乐痛苦的问题。后期墨家对兼爱的观点侧重于兼。他们用无穷害兼,杀盗,杀人也等反对兼爱的观点认为。无穷与兼是否相容,只需看是否充满。墨经中有反对名家辩论的意见,如惠施的合同异,公孙龙的离坚白,后期墨家也批评道家,如批评老子的绝学无忧等,对庄子的批评则主要体现在庄子的大辩不言,言辩而不及等方面。对每一家的批评显示出墨家富于逻辑思维,他们试图建立一个知识论和逻辑学的纯系统也是其它各家所不及的。
阴阳家的学说主要集中在几部著作中。在《洪范》中五行又称为五德的,在书中五行的概念,仍然是指实际的物,并发展到一种天人感应论,将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关联起来,对这种天人感应的解释有两种学说:目的论,和机械论。前者对各种异常自然现象赋予天发怒的警告,后者则认为是君子的恶行,自然自动造成自然界的混乱,机械的产生异常现象,这也代表了阴阳学说科学的一面。阴阳家第二篇重要的文献是《月令》将宇宙结构描述成具有空间结构又有时间结构,与此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将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密切联系起来。作者提到在公元前三世纪一个很重要的阴阳家:邹衍。他以五德解释历史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历史哲学:五行、四季,朝代的顺序都是一致的,“奉天承运皇帝”中的承运就是承五德转移之运。五行学说解释了宇宙结构,阴阳学说解释了宇宙起源,阴阳二道相互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作者在文中对阴阳与易经的结合,以及乾坤卦代表的风水内涵进行了解释,总结出天地是阴阳的物质表现,乾坤是阴阳的象征表现,用阴阳之道比作男女之道,阴阳生万物,也由此而解释宇宙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