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推开房间的门,映入眼帘是整齐的格局,大方地设计,器具规范地摆着,随手都可以拿起心仪的东西,不会觉得心烦,也不会窒息,取而代之的是舒心、自在、干净的情绪,即便外面大雨倾盆,你的心也是安静宁和,还会有一种喜悦之情,我想,这就是断舍离过后的感觉,今日读完此书,才发现物品与人的关系是如此地重要,尤其是适合自己的,不在于多,而是品质,也不在于贵,却要有匹配的味道,看来,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丢丢丢的节奏了,那么山下英子是如何做到的呢?
以下是自己的梳理结果:
山下英子是一位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并且全世界也只有她一人(此书写于2009年)。她的工作是建议、协助客户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除了外在物品,还有内在与物品作斗争的心里做咨询。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呢,我的理解是,断掉不适合自己,舍弃目前或未来不用的,离开糟糕或是浑浊的状态,当然对于物品来说,要清理,但关键心理上也要学习。
山下英子是这样解释的: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浑浊,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你需要做的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简单地说,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主语永远是自己,与之匹配的时间轴就是现在。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都需要断舍离,做加法还是减法,我们要有意识去鉴别,渐渐地你会发现生命中是不需要很多东西,通过整理,学会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由此,明白了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
第一章 了解断舍离机制——个中奥妙,激发干劲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平日整理大多是客厅、卧室、厨房、洗手间、阳台等开始,记住我们提到的是打扫、清除、整顿,与断舍离不同,断舍离的前提定义是:收拾,筛选必要物品,这里考虑两个纬度:①我与物品的关系②当下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要确定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否有关系,进而筛选。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断:①购物三思②不需要东西就不接受③只添置必须用品(行动)
舍:①收拾没用的破烂儿②卖掉、赠送物品③缩小喜好范围(行动)
离:①脱离执念②了解自己,爱上自己③心情愉悦。(状态)
对于整理术和收纳术,它们与断舍离的区别是:并非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应出自我形象。参加山下英子的讲座学员都纷纷表示自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从减法变成了加法,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家庭上,无疑是给人生中注入一股能量,让她们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断舍离的主要任务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费掉的这一切。(诊断自身物品消耗能量→筛选→实现自我完善)
也许你以为山下英子是天生的整理高手吗?非也,一开始她也是个不会整理的人,以至于自家的衣柜都是塞得满满地,整理来整理去也找不到方法,连自己都怀疑每天花时间、精力、劳力去做这些事有意义吗?那时候还没有"断"的概念,有一次练瑜伽时机,她开始意识到想要在生活中发生改变,首先要在精神上有所突破,为此决定要改变。当我们在筛选物品时,其实也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这时候要果断下定决心,以及做出决定步骤,因为明确选择,你会更加清楚这些物品是否适合你,这样可以做出判断,是送人还是丢掉,喜欢并且有用的会留下来,和你做朋友,同时这也是训练你的内在感应力,断舍需要的是动作,离是一种状态。
比如食物,我们不能说哪一个最好,哪一个最差,只能说,哪一个都有它的作用,看你怎么运用,对于家里"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已经在"断舍离"的路上了。
如何区分东西的价值,以下是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①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
②物品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③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赶紧开始动起来,让你的世界不要在无休止混乱下去吧。
第二章 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
山下英子分析了几个原因:
一 物质泛滥社会和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⒈一个人房间堆满物品,与社会也有关联,并且也不只一个人在一个家庭里面,尤其面对打折和捡便宜心理,更是深陷其中,社会一些列的活动,导致人们不得不接受,比如送礼,广告,赠品等,最可怕是自己还不自知,以为捡到宝了,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根本不适合自己。
⒉三种扔不掉的人→①逃不掉型(忙碌不愿呆家里,渐渐地,堆积更多更想逃离)→②执着过去型(怀旧过去,存着,即使不用)→③担忧未来型(过分囤积,三类中占比例最多)
二 认清自己和物品关系与处理杂物占据空间
⒈作者认为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一开始是小件,慢慢地堆积起来,后面再不处理,连想住的欲望都没有,不仅影响健康,还会让自己的心情受到影响。尤其是灰尘和杂物,如果你对自己够好,会选择有益的方式对待,而不会让它们都腐烂甚至一无是处还不丢掉,并且这还会影响家庭的运势。
破烂儿的东西还可以分三类:①不用的东西(暂时不用或者忘记存在的东西,想着丢掉就心怀不安拖着不丢)②还在用的东西(在用但不喜欢,随意放)③有回忆的东西(充满回忆,舍不得,拥有强大能量)第一个带有咒语般束缚的力量,觉得要丢掉,却拖延着,久而久之忘记;第二个像是一滩混乱的烂泥,明明不喜欢,硬要用,把房间弄得一团糟,自己还觉得羞愧。第三个怀念本身带有气场,采用无视或忘却,咒语般的力量更强。
3以上三种混淆在一起,估计你会崩溃的,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①无论是否有用,或者带有力量的东西,我们会觉得良心不安,但又想丢掉,这时,要想"干脆就扔了就算了",于是"现在"就成为人生新篇章的开始。
②对于物品分类,可以按季度或者月、周、日安排,以及当季节适合的物品,切记本末倒置。
③把重点放在日常上,不要过多执迷过去与未来上,要侧重于经常使用,而不是愧疚和持续囤积,由减分法变成加分法,一点点练习,加强自己的信心。
④对于物品,我们要给它们找到适合的摆放位置,一方面是提升价值,另一个是让房间变得美观。
三 居住改变人生意义
家是我们接触最多的场所,好的环境带来身心灵变化,因此要确保健康和安全,饮食和水同样重要,断舍离从三个角度思考环境,→与人有关→进远环境→自己的力量,尤其是用他人的眼光看自己家,你会觉得不像话。记住你的语言和动作也可以改变环境,让家成为最放松地地方。
第三章 断舍离思考法则——整理头脑
一 聚焦当下,以自我为主
⒈考虑物品是否留下,思考的主语是"我"。
⒉只有自己使用才会有价值,要主动去做。
⒊最高级别→只选必须和喜欢的物品。
二 理清扫除概念和物品遗留结果
⒈扫、擦、刷不是断舍离,你需要彻底收拾。
⒉东西越多,越会懈怠,会影响生活质量,别人赠送的先暂停,首要是处理自己的物品,要做到知行合一,多做练习。
三 正确理解"可惜"
⒈"可惜"是珍惜物品的代名词
⒉"可惜"意味着爱惜物品的心情
以宏观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
⒊断舍离延伸副产品→选择力,活着意味要不断选择,这会减少因为不会选择带来的遗憾,记得"总有一天,迟早"付出实践的人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第四章 断舍离实践方法——身体开始行动
一 提高收拾动机方法
⒈结合断舍离机制→减少物品=彻底收拾,根本不需要整理和收纳。
⒉集中一点收拾,以完美为前提(聚集一个场所,控制时间)。
⒊根据目的选择场所(比如健康、生存、心理运气等),新学者可以不用这条。
二 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⒈断舍离过程:减少、分类、收纳。
⒉入手,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开始→物品是否需要→分类(一般、可回收、不可回收)→扔的时候说"对不起"和"谢谢"→赠送要说"请收下"
三 将大中小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⒈三分法之前,俯瞰所有物品,有助于提高效率。
⒉厨房三分法:食材、烹调器具、餐具,之后还可以一小单位再分小三分法,比如烹饪器具→水边器具,炉子器具、电器。
⒊利用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打造充裕的空间
①思考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尤其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放满七层。
②日常必须用的物品为看得见,占五层,为了美观和方便打扫。
③装饰性的东西占一层,主次分明。
④做越多越练习,越会找到自己的品味,目标也会不断清晰
四 打造物品外观两大原则
⒈取任何物品 ,一个动作就完成。
⒉物品的摆放最好都"立起来",或者卷起来,方便取,不浪费时间。
⒊因为一目了然,所以选择变得自由,这样的理念也会深入心理,心情舒畅。
⒋要有"每次主义",物品需要用,才开始买,而不是储蓄,要有满足感。
第五章 前所未有的畅快感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一 自动法则:启动自动整理的机制
⒈未整理的房间如便秘一般,严重的话,无法靠自身的机能解决问题,但环境可以改变,靠自己的力量+意识有效改变。
⒉人体带有自动整理机制,令身体更好方向发展。
⒊断舍离加速自动话前进,彻底地进行断舍离,打造舒适环境,完全信任自己。
⒋断舍离,就是要训练自己成为能够完全信赖的自己,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
⒌提升选择物品能力+了解物品是自观的途径(①选择自己需要的人才是强大的②反复练习可以调节情绪和环境,内外和畅③试着使用高品质物品④注重当下)
二 更多看不见的变化会发生
⒈看得见的世界动起来→带动意识流→影响看不见的世界→深度影响更加看不见的世界
⒉碍事的物品解决掉→清除直觉上的阻碍→好的东西流进意识状态
⒊断舍离影响生活→促进未知世界到来→加深活在此刻意识
⒋万事万物拥有生命,不被据为己有,感谢物品的存在
想要断舍离,就要行动,这是万事万物改变的第一发则,如果这都做不到 ,那么以上的方法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