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白夜行》被东野圭吾的故事深深吸引,才去读了他这本去年才出来的书。我记得最开始看到是在上海的地铁站的报摊上,那时只是注意到这个奇特的书名,并没有想看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在一堆报纸中间出现的小说能有什么好看的?然而是我错了,毕竟人都这样,在不同时间对某些事情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这是一本好书,只是觉得没我想的那样差而已。
故事的叙述方式和《白夜行》一样,所有故事都用一根线串成一个手链,最终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在《解忧杂货店》里面还有时间的交叉叙述。合上上书的那一刻,我的大脑已经相当混乱,完全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将一组精彩的小故事串联到一起的。在豆瓣上搜了下,发现竟然有人按照时间顺序将书中的故事列了出来。但是在小说里并不是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写的。造成这一点是因为作者安排的顺序,同时还因为,解忧杂货店能收到过去的信,杂货店还有一个奇特的后门,关上门则和外界时间同步,打开则不是。我觉得我先要尽量理清楚整个小说的结构。
首先有两个时间点,
1三 十三年前
2 现在
人物有三种类型,
1,在杂货店给人解忧的(浪矢雄治,三个小偷)
2. 在杂货店外咨询的人(这个就很多了)
3. 和前两种人物有关系的
空间有两个主要的东西:
1.杂货店
2.丸光园
小说是从三个小偷到达杂货店开始的,他们到达的时间是现在。但是杂货店能收到过去的咨询信,他们能为此做出解答。这就是过去和现在产生一层联系。咨询人现在的状况又是因为这三个小偷的解答二造成的,如果用穿越来解释的话就是,三个小偷穿越到了三十几年前,对某些人的人生指指点点,造成了他们现在的样子。还有一点:熊治对儿子说在三十三年后的9月13日解忧杂货店重新开一天,这让三个小偷能收到信,但是为什么是过去的,好像就是当后门关上的时候杂货店的时间停止了,才造成了他们收到的是过去的信,也就是他们关上门就算是穿越了,打开后门就是会回到现在了。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有没有设么问题。
再说空间上的,杂货店里发生的事情,总是和丸光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杂货店的创始人雄治,和丸光园的建立者,曾经一起私奔,但失败了。这或许就是杂货店的故事离不开丸光园的原因。为什么要有这种联系,是什么东西造成这种联系我真想不出来。有点牵强的解释就是,雄治,想让自己的杂货店和晓子的丸光园一起完成他们未完成的私奔。分析就到这里了,我实在对这样的结构感到非常吃力。
在杂货店咨询的大多都是在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来杂货店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故事也就是静子那个击剑运动员,和鱼店音乐人的故事让我忍不住流泪。就像我中午喝多了,忍不住撒尿一样。得合上书,把眼泪逼回去,才能接着往下。但是这些烦恼的人是真的有忧愁还是庸人自扰之?三个小偷给出的答案部分原因是他们知道未来的事情,才让结果变得看似圆满。为什么叫看似圆满,因为如果没有杂货店的解答,他们会走上什么样的路?难道那条路一定就不好吗。三十三年前,雄治是不知道未来的,他只用自己的真诚去回答那些困扰,有人听了,有人没听。绿河听了,她要是不听会不会过得更好?保罗.列侬(这是写信人的署名,不是披头士那个)如果听了,会不会一家三口一起自杀?谁知道呢?就像我们的人生,很多事情你必须做出选择,而且永远都是后果自负。当自身愿望,和某些东西不一样就有了烦恼。静子自己的愿望,和男友的期望如果是一致的那她何来烦恼,音乐人要是才华能匹配理想他何苦忧伤。或者当我们完全不知道方向的时候会烦恼,就像三个小偷寄出一张白纸,然而雄治给了这种白纸很好的答复。这样是雄治最后一次回信。
雄治说那些人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我想是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太过不坚定,因为我们害怕选择错误。什么选择是对呢?这个问题我想未来都没法回答,科学的思维习惯告诉我,试验必须有对照组,可是人生不能同时选择两条路。
是坚定内心,还是选择理智思考好像都不是完满,所以在二者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对我们弥足珍贵的时间,和宁静的内心从此就这样失去了。所以在选择面前,不要犹豫,你去像人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信息帮助你思考,但绝对不要希望有人能为你给一个正确的答案。
Rocky
2015/5/2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