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从没看过三个小时的影片,64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影片《地久天长》,用了三个小时,给我们呈现了什么?这是一部两个家庭三十年的变迁。一个失孤家庭的血泪,两个家庭的痛苦煎熬。
混乱的细节排列,还是让我在前一个小时感到迷茫,叙事与情绪都是破碎的,很多情节在因果关系上是接不起来的。电影内容过半后,这种破碎的感觉才渐渐消失,故事情节才相对顺畅起来。
一 画面
在数字时代,在各种技术手段飞跃的今天。影片从开始就用一种画面,瞬间把你拉回到无法忘却的记忆中。用色调笼罩了心绪,苍茫而贫瘠。没有那种象征希望的新绿,更别说充满激情的热烈的红。长镜头里水的浑黄与天相接,不是阴沉灰蒙,而是沙尘色的悲凉。
孩子们应该是欢快的吧,玩泥巴的场面应该是幸奋的吧,那也一样没有改变画面的压抑,一个从孩子背面的镜头里,孩子的玩耍竟然是清冷,瑟瑟的……然后奔跑的人们,然后呼喊,然后呼嚎。水依然不改变浑浊,天依然苍茫。
孩子死了。
父亲抱着孩子奔跑,穿行在隧道中,脸是变形的,他与时间赛跑,他失败了。对面火车疾驰而来,一种反衬的焦急和紧迫感。丽云自杀,耀军抱着妻子奔跑的特写,那张痛苦,沧桑,坚毅,还有痛。他老了,跑不动了,歇斯底里,但他成功了。
一种哀伤,便挥之不去了。
海边,不见浑黄的水,却是一种漂泊。那种泊在海边的渔船,渔船上的一切,原地的随波颤抖。海滩上织网的女人们,一种困顿的无奈。远方高楼大厦在虚光里,却是衬托海滩上的拼命生存。
即便是回忆里,八九十年代的穿插,那些改革开放后冲动的激情,也一样在画面上,让人无法剥离之前印在脑海里的压抑。甚至到最后,都笼罩着,在浑黄里伤感着。
二 音乐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心中能不怀想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
友谊地久天长
Auld Lang Syne即友谊地久天长,是《魂断蓝桥》中的电影主题曲。而在台湾,则译成《骊歌》。“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大提琴在烘托画面的阴郁,然后便无缝连接地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这首传世经典,我唱过英文版,我在毕业时也曾令全班同学泪流满面。这种地久天长,是友情,爱情,是亲情,是一种无法割舍与难忘。应该感动着所有离别和难舍难离。
影片回顾了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刚刚刺激改革开放的中国。在人们跃跃欲试地尝试中,在对于靡靡之音抑制又渴望的矛盾里,忽然响起《友谊地久天长》。有经历的人应该都被音乐拉回到一种情节中了。看着随着乐曲欢跳的人们,却是隐隐的哀伤,在回忆里为谁叹了一口长气?
男主人公用口琴吹了一段,那是工厂吃饭的场面,因为改革大潮中另一种离别来了,人们面临着下岗,这是有一段无法忘却的记忆。画面上无数张脸,素色地等待。
三 二胎
二胎的政策放开的那天,我和爱人出去庆祝了。我很少喝酒,但我感觉醉了。
“计划生育,把最想生孩子的几代人扼杀了。却对不想生的这代人放宽了。”
他认同。
我庆幸,在恰当的年龄,做出恰当的抉择。
我用先不给孩子上户口,而躲开他单位的追究,这样的一意孤行手段,抓住了我35岁青春的尾巴,洗脑了爱人的所有顾虑,生下了我的女儿。
“所有的困难,都不能等待我的年龄。”我当时就这样说服了他。
影片里应该有意给了这样的桥段。怀孕的丽云,因为隐瞒被好友,计划生育主任海燕强行拉去医院,因为月份大了,手术造成了大出血,丽云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耀军的那种反抗,气愤而无奈。也直接导致,这个失孤家庭更加悲痛的结局。所以所有的镜头,这对夫妻便成了孤单的身影。
海燕一生也是痛苦,当然她对于丽云的愧疚也不仅仅于此。
我们的爱情与婚姻,孩子,无疑是我们延续与快乐的希望。到了一定年龄,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原来一切生活的意义,说是为自己,更多是为孩子。
茉莉于是下决心在出国前,想为耀军生一个属于他的孩子。这不是婚外恋,这是一种偿还,或者也是一种深情。普普通通的耀军,缘何得到年轻美丽的茉莉的深情。有曾经的师徒情?友情?还是愧疚情?总之一夜之后,她怀孕了。如何取舍?这就是影片不能落俗的升华。常理会怎样?按着常理一定会违背一些文学的残酷,所以残酷的泪流满面。
三 爱情
男女主人公,一定要存在爱情才不负片名与主题。
失去孩子后,两个人便都在为对方,艰难而痛苦的活着。他们彼此爱着,却永远没有了欢乐。丽云说,“”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慢慢变老,静静地等待死去。”
耀军是男人,他那一夜的冲动后,他选择不能再伤害。他知道两个人不能死的意义。他们在孩子死去后的一个小年夜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不断漂泊后,最后来到了福建。原因竟和我写《九姑娘》的初衷一样,找一种不容易懂方言。他们要在语言荒漠里咀嚼自己的心事。这个原因是不是更令人无言,更扎进了心里呢?会说话的人,想把自己过成哑巴,那会是什么样的绝望和无奈?
两个人吃饭的场面,家庭是该有结构的,两个人为了活着而吃饭是最让人不忍直视的寂寞。
去做人流的车上,在飞机经历气流的颠簸中,手握在一起的样子,就是对心的最好诠释。
抛开以往描写爱情和感情的不同,他们不说话,可就是这样不说,不做,依然能够体会,他们是为彼此而活的真情。
四 友情
影片,就从两个孩子一起长大开始,然后两个家庭。小细节表现着他们的友情。
然后一个孩子死了,死因关乎另一个孩子。
通篇段考着情字。
海燕夫妻,他们知道了刘星的死因,他们痛苦不比耀军夫妻差,更多是愧疚。看似海燕在锥心她曾经造成丽云失去孩子和不孕,其实她更多的是感恩耀军他们的原谅。世界上怨恨可以使人心安理得,唯独原谅令人痛彻心扉。她所有的眼泪,只有她自己懂,知道死,都是无法挥去的痛苦。
知道是沈浩造成刘星的死亡,耀军选择了原谅。“我们失去了星星,不要再失去浩浩了。”这一句话,就把人世的善良刻画的淋漓尽致。以至于通篇的悬疑,到此通透。
沈浩从刘星死的那一刻便是噩梦,他失去了朋友,内心还守着煎熬与折磨。他在多年后当面说出了刘星的死因,而他不知,其实父母们早就已经知道,只是为了保护他。那个画面,正面特写了刘耀军夫妻的泪流满面,侧面是沈浩颤抖和鼻尖上的泪。心,都在那一刻,放下了。
五 亲情
失去孩子,一定是锥心刺骨无法形容。
可是他们收养了一个孤儿,他们叫他刘星。
可是,不是你善良,生活就眷顾你。那个孩子叛逆而孤僻。他与养父母一次次冲突,最后离家出走。在他看来,被当成刘星,也许更是对他的伤害。
夫妻俩在雨中寻找出走的孩子。奔跑而焦急的画面,令人同感那份焦灼和担心。而在雨中回到家里,面前是一片汪洋。他们在屋里的水中,捞着漂着的衣物杂品,脸是平静的,每一次捞起,每一个动作和水的晃动,还有声音,让人心疼他们的心。
母亲锁大门的停顿,没有锁的迟疑,那就是一个母亲的心。离家的孩子,他不会知道,家,永远是你最后的港湾,有门,有饭,有父母的期盼。
而再次回来,一个不羁的样子。窗外摩托车的轰鸣和屋里夫妻的沉默。这就是互相无法理解的无奈。
茉莉走了,耀军痛哭失声,他在为孩子,为妻子,为了一切无法割舍的亲情。
所有的泪水,是故事的圆满。
一种恒久的哀伤一直弥漫在影片情绪中,令人痛彻心扉,结局却意味深长。
我所理解的原谅,是放开别人,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