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有些地方让人感到无能为力。
碧桂园在上海新开发了一处楼盘,4S店里的闪亮耀眼的四驱汽车,电视剧里满眼星星的女主角傻傻的问“你不爱我了吗?”,如此种种,哪种不让你心动。而心动之后,又是心痛。
再然后呢?然后就是自己内心受了一次打击,继续这样过日子。
我们梳理一下这个循环。
人想要的太多,但付出又太少,导致能力不能满足欲望,从而心里痛苦,但痛苦之后又不行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痛苦的失败加失望循环。
梳理:欲望与付出的关系分析。
人的正常行为模式是先想要(欲望)。后来才会根据自己能力(也就是付出所得到的结果)来选择是否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里表现了人对欲望和付出的三种认知模式。
第一种。即把欲望与付出隔离开来。谈欲望的时候,没有想到付出,也就是脑中没有这个意识,这是人对欲望与付出关系认识的第一种模式。即无感模式。
第二种。先看欲望,再看付出。知道欲望的满足需要付出的行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相关程度的问题。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欲望和付出是呈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你的欲望越多,那么需要你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
这里其实也隐藏了一个逻辑关系,就是先有欲望,再有付出,这也是一种行为逻辑。这种逻辑更多是从时间上或目的倒推出来的,即先由外界刺激引起自己的主观欲望,然后才发现自己对付出的需求。反过来,就说到了我们谈到的第三种行为模式。
第三种。先有付出,然后再谈欲望。这是什么情况呢,如果说有欲望有可能产生付出,但有了付出一定能满足欲望。
生活当中就这三种行为模式,先看到想要的喜欢的东西,然后才有了动力去付出,去努力,这里就分化出了两种行为和两种人生,一种是确实努力了,付出了,完全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另一种,就是虽然我知道那东西是好的,我想要,但是付出不够或者没有付出,继续自己原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这第三种,就是首先,我有了自己的付出,有了足够的积累,但是引起我动心的事物还没有出现,但是一旦出现,就有能力完全或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欲望。
说到这里,基本分析清楚了欲望和付出或者说付出与欲望的几种关系。那么,你是哪一种选择,决定了你是哪一种生活的结果。要么继续一成不变的生活,要么有了动力上了一层楼,要么,自己一直在努力,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当欲望出现的时候,去满足他。
老子《道德经》中第13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告诫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以外在的事物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那么“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大喜大悲,对自己身体的伤害(不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都是很严重的。而“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只有自己珍惜自己的身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每天精进一点点,不要被过多的欲望所迷惑,才可以“寄天下”“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