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之劝学之十【343】2023-6-28(2)
四位弟弟:
我三月二十四日迁到前门内西边的碾儿胡同住,和城外不通消息,四月间送信的人来过一次我也不知道。 等我知道消息后,他已走了。
只在四月十九日欧阳小岑回南方,我请他带了衣箱,银钱和信回家。四月二十四日梁录庄回南方,我又托他带书,零星东西和信回来。两封信都很短,恐怕还没有带到。四月十三日黄仙垣回南方,我又托他带闱墨(科举时代乡、会试选印发行中式者的作品。)和书信,恐怕也没有带到。这里把三次托人带的东西开张清单寄回,等他们到了,可以照着单子上写的收下。
城内住房有二十八间,每月租金京钱三十串,很宽敞。冯树堂、郭筠仙住的房屋也很清洁。
甲三于三月二十四日上学,天分不高不低,读了四十天,已自修(修养自己的德性。)、齐读到平、治了。因他年纪太小,对他还不严格,读过的字都能认识。两个女儿都平安。陈岱云的孩子在我家很好,我妻子的身体如常,现在又怀了孕,大约九月生。
我的身体比去年稍好些,最近应酬太多,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又有耳鸣的病。今年的应酬比往年增加了好 几倍(搬到城里来和郊外接触不同),最多的是给人家写对联、条幅,四川的、湖南的,加起来整天也写不完。第二是那些接待,第三是请客和出门拜客,还有会馆的公事,第四是接见门生很费精神。加上散馆殿试,有的是代别人料理,考差要自己料理,各种事情繁杂,弄得一点读书的时间都没有。
五月十一日接到四月十三日寄来的家信,有四弟和六弟的文章各两篇,九弟、季弟的文章各一篇,四弟东皋的课文写得很洁净,诗也作得稳妥,何以哉的一篇写得很清顺、有条理,芝士词句不够充实,文字写得平淡,不够超脱,平淡是写文章的一种病态,要努力避免。
六弟的文字爽利,近来看起来是上了正轨了,不过词句还是平庸,没有才气峥嵘的地方,不是我想象中的六弟。六弟天资不凡,这个时候作文,应该达到能议论奔放自然,写出如火如荼的文章来,以后一定会有成就。不然,一挑半剔,意义浅、调子卑,即使被录取了,也会为自己文章的浅薄惭愧。如果不取,就受两种损失了。今年也去罗罗山那里学习,不知他是不是同意?
依我说,六弟今年能入学当然好,万一入不了,就不要再走这条路了,一心一意地学习前辈大学问家的文章,过了二十岁,也不小了。再走科举的路,忙碌在考试和弄些小题当中,将来过了最好的年华,还没有精深的事业,一定会悔恨今天的选择不对,这不能不早做打算。我以前实在没有看到这一点,幸好早得了科名,没有受到损失,如当时不能入学,这几十年徘徊在现实和想象中间,一无所得,那还不惭愧吗?这种事耽误一个人的终身情况太多了。六弟是一个世家的子弟,有比别人高的素质,即使不入学,也不会穷困,有什么理由让考卷耽误了终身呢?
九弟要我详细地批改他的文章,我实在不善于该小考的文章,应当请曹西垣代改,下次送信的人来,请他带回,季弟的文章才气很清爽,我真是喜出望外,意义也层出不穷。以后要进到才华横溢,气势充畅,不能指摘敷衍,满足于庸俗鄙陋。希望继续努力!最初打的基础不嫩不大。书法也有褚宇笔意,实在叫人欢喜。总之,我希望弟弟们的不是有科名,第一是孝悌,其次是文章不朽。几个弟弟如果能自立,应当追求大的远的,不要急着想进学(又名"中秀才"。指在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科举制度中,考入府、州、县学,做了生员,叫做进学,也叫做中秀才。)。
冯树堂、郭筠仙在我这里,看书作文,没有间断用功,陈季牧每天习字 ,也令人敬佩,四川的门生留在京城的大约有二十人,其中用功的人多,别的不在这里说了。
兄国藩 道光二十四(1844)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