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槽边往事关于《大公司里的活死人》文章,再次刷新了我对大公司和自己现有工作的认识和重新了解。因为自己文章里所提及到的三个点,都是自己在大学就业时所考虑到的,而作者和菜头则用另一种观点来说明拥有此种想法和念头的反面性。
正如文章里所谈到的一个大前提: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必须了解清楚大环境是怎样的?是一个物质匮乏、人们思想保守、还存在各种阶级板结等等的社会,还是说是一个快速变化,机遇和风险并存的社会。和菜头的意见也很明显和坚定的确认,我们的大环境确实是变幻莫测,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个小细节,小创意而被人重视、提拔、选用,同时也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失误小过错而导致自己失足落败、见识到自己惨不忍睹的情况。基于我们现在生存和面临的这个社会时代背景,和菜头挑出了三个大家想要挤进大公司的念头,当然这很普遍,它包括: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平台、能够得到更好的自我提升、能够安稳下来。
相信每个人,特别是对于在大学毕业季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三个想法对于他们立志要进入大公司的是抱有非常强烈的愿望的。那时候的我也是一样,就读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自己,在最有机会进入大公司的秋招时间段,虽然自己行业的能够提供的对口就业机会确实不多,但还是想进入大企业,哪怕只是得到一个非核心性的与公司利润来源相关不大的物流仓储相关的岗位。因为那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首先大公司有一个好的平台让自己有足够分空间提升,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更加丰富广阔的知识。这一切在我自己目前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但和菜头在这篇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揭示了普遍大公司对于人才运营模式的一种现象,平台不属于也不代表大多数人真正的实力所在。
大公司首要的好处就是在选人的时候会设立一个最低的门槛值,比如75分以上适合该公司。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很多公司都只需要一个平衡点85分。就比如古代的朝政,为了国家稳定总有那么些人不欢迎那些极其优秀的人,因为他们会打破平衡,让公司内部很容易产生内乱,导致最终的叛变或者因拥护者多而产生的篡朝夺位的现象。当然对于现实的大公司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只需要绝大部分85分的人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少量95分的创造价值推动公司的发展就足够了。这种现象就会形成以75分进来的人需要拼命的努力提升到85分,而95分的大部分人如果没有绝对的出头机会都会被压到85分的水平去工作。这就造成一波人在提升的时候很痛苦,一波人在工作的时候很压抑,这就是大公司。而菜头也提到最怕就是有人把平台的85分错当是自己的一种能力,到处去宣传,结果在转行或跳槽的时候遇到碰壁的情况。
和菜头在文章中提到的第二观点就是大公司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有多大,其实要看你进去的时候身居职位高度以及工作任务的广度;
因为目前大公司运营这么久已经有成熟的模式,结构层级的明确、分工的明细、任务的细分化都已经非常清晰。就像有一个观点所说的,大公司需要更多的是快速精确的完成装螺丝钉的师傅。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所有人从入职开始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办公场地固定的名称去应对接下来“独一无二”的工作。如果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层面而非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特别是对于比较特别的行业来讲,入职以往意味着以后的跳槽会更加的艰难。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负责复杂项目的机会,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全面了解公司的业务流程,能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联动各个部门各个牛人一起共事。如果两样都不是,那么我们进入大公司所学到的无非也是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等比较简单的能力,可这些能力无论在哪个公室都会有的、
和菜头第三个观点就是大多数人进入大公司的目的是求安稳,可这往往是在不了解市场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判断的。
特别是在这个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产品快速迭代、人流密集流动的社会,求安稳更多的就是代表一种慢性死亡,所以这想法非常可怕。而且文章也提到过,在大公司安稳的想法会导致人在提升的路上收到阻碍,当你在中层以上的位置指导下面工作的时候。而且大公司之所以在大,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提升各种市场占有率,让该行业单方面的资源大部分都优于使用在此处。我们也知道身居高局,我们越容易收到低层企业的市场冲击,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稍不注意或者节奏慢半拍都有可以导致自己被拉下台,看看手机行业的洛基亚、三星、蓝莓,零售行业的沃尔玛、万科、万达、国美等,无一不是在大企业在时代的潮流中跟不上变化而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甚至倒闭的情况。所以大企业带我们的更多的是只有危机感而非安稳感。
当然,上述所讲的内容都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上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透视出来的。我们可以相信并结合实际反思一下自身,但必要时还是要保留自己的意见。
比如我自己而言,好的平台到现在为止还是我留在大公司的一个重要理由。当然按照第一个观点,我是属于那种进入公司的时候就是75-80分人,能力不太强,趁着年轻有资本努力借着公司的资源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到至少85分的水平,苦痛肯定是会有的,到那个公司都是一样的痛苦。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成长更多更关键的是对于自己心态的调整,及时了解到自己每个阶段的瓶颈期期在哪里。
最后就是无论是否适合在大公司,都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必须要抛弃某些在大众耳中传阅观点和想法。成长哪里都一样,适合不适合只有自己的心知道。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展现光芒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