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简书写作的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种经历:
已经计划好每天写1篇文章,好不容易选了题,列了大纲,却发现按照原来设定的逻辑,需要梳理的细节比想象中的多,一想到这项“任务”还挺费时费力,就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想法——这样一直做下去真的好累啊,不如先玩5分钟游戏再回来吧。
结果,手机在手上流连忘返了半个小时还不愿意放下,时间过去了,字还没敲完一个。
眼看着快到凌晨了,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还是明天再写吧,大不了就断更。
我之前很多次在简书断更,就是因为拖延症造成的。
我自己认真地计算过,一篇2000字以内的文章,只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敲完,大概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为什么非得拖来拖去呢?
是真的忙到抽不出空来写完吗?好像也不是,俗话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后来我才发现,归根到底,我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把它当成一种非日常的“任务”去看待,觉得自己需要转换一下心情,做好充足准备了,才能去完成。
我也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非得做这种准备呢?其实我也不知道。
杨绛先生有一句经典名言:“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而我认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那么,该如何让自己杜绝拖延症的“折磨”?
一、赋予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人类是喜欢探寻因果的动物,如果做某件事之前,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是没有办法去实施的。
比如,在一个天寒地冻的清晨,闹钟响了之后,你可以问问自己:
大冬天的为什么要早起?因为要上班。
为什么要上班?因为要赚钱,迟到了要扣钱。
扣那点钱真的很重要吗?当然重要,扣钱会没了全勤奖,说不定还会影响月度甚至一年的绩效评价,甚至年终奖会泡汤,我还得交房租付房贷养娃呢……
一想到这些,不管你多不愿意早起,拖延症也会一秒消失。
二、假设后果,斩断拖延思维
“下次一定”的心态,就像你用支付宝花呗去购物,等下个月月结日到来的时候,总要还上的。
当你发现账单金额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得多的时候,恐怕为时已晚,那时的肉疼加心疼可不是现在能比拟的。
该如何断绝拖延思维,让自己变得高效起来?
有一个行而有效的办法:
做一件事,尤其是对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的事情之前,先列一个表格,左边写下问题,右边写下你的答案。
1、我期待这件事情会取得怎样的成果?
2、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干扰我行动的因素?
3、假如因中途发生拖延而无法完成,会有什么后果?
4、我可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
比如领导让你做一份调研报告,期限是一周,于是你一开始就得把以上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1、我认为自己具备良好的调研和写作技能,有信心提前完成这项任务;
2、干扰我行动的因素是手机里的各类娱乐软件,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今日头条等;
3、假如发生拖延而无法完成,将会影响领导对我的好印象,月度和年度绩效奖金也会受影响,甚至会阻碍我升职加薪;
4、把手机各种通知调至静音,马上打开电脑工作,或者先允许自己娱乐半个小时,再集中精神完成任务等。
同样的,学生完成学习计划时,为了斩断拖延思维,也可以按照上述步骤去执行。
比如,同学们可以设想一下,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影响奖学金的评比,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鞭策作用。当然,这个假设对于不差钱的学生来说,确实没太大的效用。
三、延迟满足感
成就高的人与平庸的人之间差别千千万,其中之一就是是否能学会延迟满足感。
很多“一事无成”的人,总是习惯于一开始就把容易的事情做了,迟迟不碰那些看起来比较复杂且需要时间打磨才能完成的事,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皱着眉头痛苦地把任务完成,质量也非常不理想。
这是拖延症非常典型的表现之一,在拖延任务的这段时间里,心里总是惦记着这件事,可一点都不好受。就像头顶悬着一把用细绳系着的剑,成天到晚担心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
难做的事情,和有价值的事情,二者之间的重合率是很高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延迟满足感,先集中精力把重要的、复杂的事情办了,再去处理那些轻松的小事,先苦后甜的感觉,比先甜后苦,要幸福得多。
四、10秒钟行动
拖延症患者通常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借口,就是“没时间”或者“太累了”。
家长让你打扫一下房间,你说没时间啊明天再说;
想起自己要完成写作日更任务,下班后又对自己说“好累啊下次吧”;
然后就没有下一次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没时间,下了班打游戏的时候怎么就不觉得累呢?
其实本质上就是不愿意付出,害怕付出之后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收不到自己期待的效果罢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采取“10秒钟行动”。
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告诉自己不必一下子就把这件事完成,可以先做10秒钟再说。
但这个简单的动作,却可以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本人就对打扫房间这件事有严重的拖延症,有一次突发奇想地告诉自己,不如先做上10秒,10秒之后再停下来也不迟。
结果就是,只要我一开始打扫,就会产生不完成这件事就不想停下来的冲动,终于顺利地把房间给收拾干净了。
花仅仅10秒钟来行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只要你开始做了,就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点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进入工作状态当中。心理学上有一个“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可以作为这个10秒钟行动的依据。它告诉我们,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天不完结,心里就会一直挂念着,直到完成为止。
因此,“10秒钟行动”只要实际地用起来,就是阻挡拖延症的绝佳神器。
五、适当的奖励
除了上述的方法,还可以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比如学习完一个科目的知识点后,可以给自己买一个冰激凌,或者别的喜欢的零食;
工作项目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后,可以给自己送一件小礼物等。
当你接受到来自自己的奖励,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产生满足感,并期待下一阶段任务的到来。
最后,大家对战胜拖延症这件事,又有哪些独特的方法呢?欢迎留下你宝贵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