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有这么一个场景,宜妃乔装成厨娘,卧底在一个大贪官家里。有一次她做了一道菜,九九八十一道调味品,少了一味,这个贪官居然都能尝的出来。宜妃私下对婢女说,这个贪官得多精啊。婢女说,兴许他只是在吃饭上比较精呢?宜妃说,不,但凡在吃上精明的人,其它方面也是很精明的。许多年过去,电视的剧情我已经忘了差不多了,但是宜妃的这句话偏偏在我心里生了根,再后来听到“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更会咂摸下,为什么讲究吃的人比较精明?会吃的人,居然有治国的潜能?
现在,我多少对这句话有点体会了。那就是,中庸的艺术。中国人讲中庸,万事都要刚刚好,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这可不像炒菜,火大了,就糊了,调料少了,味道就不够,甚至,时间也要掌握的刚刚好,否则影响口感。在火候,调料,食材之间,要寻求一个刚刚好的平衡点,哪一点出了错,都影响菜品,真是个讲究平衡的艺术啊。
治理一个大国,要平衡的因素可比炒菜要多多了。这中间分寸拿捏的智慧,是难以言传的,必须要亲身体会,所以中国人敬重年长者,也有这方面的道理,在某些方面,经历多,平衡的智慧越好。
西方虽然没有中庸这一说,但是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说的也是这么个意思。比如
企业和社会,就是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一方面,企业要发展,赚的是社会的钱。另一方面,企业要有所回馈,做出对社会有益的商品和服务。既要自己得利,又要有益社会,在自利与利它之间寻求平衡点。良好的平衡,可见的状态就是双赢。
像三聚氰胺这样的事件,先撇开伦理不谈,这本身就是个不聪明的做法。伤害了社会大众,谁还会买你的牛奶呢?这就是自利膨胀,没有平衡好的结果。
可是,双赢说起来容易,现实中显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企业只看眼前,任意破坏环境,老板只顾自身利益,绞尽脑汁扣员工工资的现象比比皆是。想要做到双赢,到底难在哪儿呢?
第一,长期
真正的双赢,必定是建立在足够长的时间才有意义。在单个时间点上,总有你多我少,我少你多,不是绝对的平衡。比如,一家百年老店,更容易诚信经营,童叟无欺。而旅游景区的纪念品店铺,则更容易假冒伪劣,一锤子买卖,谈双赢没有用,反正自己吃不着亏。
第二、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
贪图眼前利益是人性的特点。为了长远利益放弃部分眼前利益,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因为这背后需要对未来有清楚的思考,想的越清晰透彻,才有信心和耐心等待未来,而大多数人是无法深入思考当前的,更别提未来了。
第三、集体
实现双赢,集体的力量是无法忽视的。就想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一家企业损人利己,波及的是整个行业,哪怕你再想实现双赢,也要为同行的错误买单。要求自己容易,要求别人难,这又是一对矛盾体,你们既是竞争对手,又处在同一个阵线,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这样看来,任何需要长期发展的事情,都要牢记双赢,要提醒自己不能短视,要和战友互帮互助。哎,婚姻是不是也是如此?你们需要共同面对这个世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发展,时刻提醒自己要成长,接受眼前的苟且,时刻为诗意的远方准备着。对另一半,则更要付出无比的耐心,谁让你们是一条船上的呢。
人生无处不是矛盾啊,我还是先练练厨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