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儿女并非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自我憧憬的儿女。
他们借你而生,却并非自你而来。
他们虽然在你身边,却不为你所有。
这是纪伯伦的一首诗。儿女是憧憬自身生命的存在,不为父母所拥有。
1. 尊重孩子的意愿
埃丝特在书中说,“21世纪时自学与寻找热爱的事业的时代”。这一点可真是太有感触了。
自学能力越强,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能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取得成功。
梅耶·马斯克离婚后带着三个孩子,辗转3个国家多个城市,取得两个硕士学位,考取三个国家的营养师执照,还将作为副业的模特工作带到事业顶峰,满头银发之际,占据美国时代广场三块广告牌。
樊登老师,从央视辞职,追寻自己的热爱,创立樊登读书会,创业成功。同届的同学,因为毕业开始就持续学习第二副业,最后成功转身成为新媒体的大咖。
这里的热爱,一定是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是父母的,或者父母以为的。
经常见到有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甚至自己不喜欢的婚姻,可结局大多一地鸡毛。最后他们所做的大多是要证明父母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糟糕。
真正让孩子的人生快乐满足的,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当孩子的愿望和兴趣可能父母的期望不同时,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愿望和兴趣。父母需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做真实的自己而感到被人尊重,是一种非常基本的需求。
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兴趣生活和成长,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人格。
2. 如何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这事,知易行难。孩子需要冒险,父母们则需要放松一点。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他们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当孩子的选择和父母的想法有很大偏差时,父母会感觉焦虑和恐惧,特别是孩子的选择时不熟悉的领域和方向。这是人之常情。
父母要做仍然是尊重,"你需要耐心——有时需要极大的耐心"。
作者埃丝特的女儿安妮,在耶鲁获得生物学学位后,决定回家做一个专职保姆。这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极难接受的了,有的父母甚至可能选择以死相逼。
埃丝特选择耐心的等待,只是在合适的时机给出自己的建议。
朴树在娱乐圈是耿直的存在,节目录得晚了,直接说要回家睡觉,蛰伏多年后参加节目,原因是缺钱了。朴树缺钱,让人怀疑他家境清寒,其实他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
对孩子没有和父母一样成为知识分子,父亲濮教授则说,“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作者说,尊重孩子,“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模样,让他的生命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濮教授就是这样对待朴树的成长。
3.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1)见识广阔的世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阅读是见识广阔世界的最容易的途径。从亲子阅读开始,引导孩子逐步实现自主阅读,通过阅读见识广阔的世界。
作者在书中建议,旅行,看展览,做志愿者,学一门外语都是可选的方式。
2)找出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观察孩子,找到他们的热情,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
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相信没人会质疑。
3)用高标准要求孩子
在孩子没事可做时,建议孩子参加实习或者兼职,引导孩子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在家无所事事。
不管他们选择做什么,督促他们尽最大的努力。
给孩子关爱与支持,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探寻自己的道路所需的勇气和底气。
4)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生来就受父母影响,父母以身作则,尊重生活中的所有人,孩子才能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每当女儿们表现不好的时候,我都会让她们给我写一封道歉信,并且反思如何改进”,反思写作是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及的养育工具。
4. 最后
尊重孩子的人生。
道理简单,难的是一以贯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冲突无可避免。父母要有耐心,极大耐心,有时甚至要强迫自己做到有耐心。
也许也可多想作者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是停留在焦虑和恐惧中,积极寻求办法,让自己多些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