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计划在波兰和乌克兰旅行后前往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但太太担心10月份去欧洲北部太冷了,于是改为南行,最后选中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这三个高加索国家。对这三个国家行程安排的次序颇费了一点心思,最后选定第一站是有高加索的迪拜之称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一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到那里有直达航班,二是如果先到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话,由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入境阿塞拜疆会有麻烦。最后一站选格鲁吉亚是因为其首都第比利斯飞欧洲的航班较多,方便我们旅行结束后返回英国。
巴库和斯大林格勒一样曾经是二战时苏德战场双方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1942年7月,16万德军沿顿河南下,德军中有15,000人是石油工人,目的就是要夺取巴库油田。当时苏联70%的石油产于此地,占领巴库油田就等于掐住了苏联的命脉。假如当年希特勒得手的话,整个二战历史可能会改写,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在苏联时期,丰富的石油资源使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一起成为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加盟共和国。如今巴库油田已是昔日黄花,石油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经渐渐耗尽。苏联解体前,这里石油产量仅占全苏10%左右。但对一个只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足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在三个高加索国家中,现在阿塞拜疆是最富裕的,人均GDP要比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高出将近一倍。
2018年10月20日我们乘坐飞机从基辅到巴库,一到接机大厅就看到举着牌子来接我们的酒店工作人员。这是巴库新建的航站楼,豪华大气,极具现代感。出机场高速路上的天桥,造型别致,令人眼前一亮。
开车约40分钟到达位于老城内的酒店,这次没有选民宿,主要考虑是在巴库仅住一晚,酒店存取行李方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二天的时间。酒店不大,接待的小伙子英语流利,热情友善,主动帮我们提行李,我们给他小费,他却坚辞不收。他还给了我们一张当地的地图,並在图上为我们圈了周围的主要景点,小伙子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位于里海之滨,分为新城和老城,现存老城格局是12世纪席尔旺沙王朝定都后形成的。由于我们就住在老城内,到的当天和第二天我们都有时间在老城闲逛。老城的街道都是石头铺成的,光洁照人。除了几条主街外,大部分街道都是狭窄的小巷子,在里面穿梭,有如行走迷宫一般,好在走不多远就能看到城墙,不至于迷路。街巷两边的房屋都不高,二层和三层的居多,好些楼房带有奥斯曼土耳其风格的雕花阳台。房子以民居为主,间或有些酒店,餐厅,商铺和清真寺。老城内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汽车通过,路上行人大部分是游客。城墙完整,维护得很好。
途经一座不知名的老宅,墙上画有一个狮子头像,看见旅游团一大群人在前面听导游讲解,很好奇这座老宅里面究竟有什么故事,可惜听不懂他说什么。
老城内的希尔万沙王宫是巴库主要历史建筑,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2世纪沙马基发生一场大地震后,希尔万国王把首都从沙马基迁到巴库,并在这里建造了这座王宫。
王宫建筑群由3个院落组成,内有九座建筑,包括宫殿、法庭、清真寺和陵墓等。王宫规模很小,主要陈列一些考古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宫廷生活用品,我们随意浏览了一下,感到索然无味,不到半个小时就出来了。
老城的街道两边有些传统小商铺,门口摆放着各式铜器和银器,还有地毯,这些店铺和我们在其他穆斯林国家比如埃及和土耳其看到的很相似。
老城内有些古代的遗址和一些出土的石碑,不知是没有介绍还是我们没有找到,反正无从知晓它们的年代和来历。当地人似乎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干脆用来晒地毯了。
著名的少女塔位于老城东部,靠近里海海滨,是12世纪建的王宫建筑群的一部分,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看上去十分坚固,在古代应该是个防御工事。1304年巴库发生大地震,周围许多民宅都被夷为平地,少女塔却依旧巍然屹立。
关于少女塔名字的来源,网上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其中之一讲的是一位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穷小子,姑娘的父亲不同意,逼迫她与男方绝交,姑娘不从,其父将她禁闭在塔里。姑娘为了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含恨从高塔跳入波涛汹涌的里海,小伙子知道后也纵身跳入海中。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无从查考,老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表达了民间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老城内有一处幽静的小公园,里面有个伊斯兰风格的的凉亭。园内有一个人头部的雕像,做沉思状,也许是个哲学家吧。
出老城西门是一条大街,两边全是欧式建筑。大楼之间都有人物的雕像,到跟前去看了一下,上面同时刻有英文书写的人名,上网查了一下,左边那位是一位当地的诗人和哲学家,右面那位是一位化学家。
出老城北门,就到了喷泉广场。喷泉广场的中心有阿塞拜疆著名诗人Nizami Gəncəvi的雕像,周边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如阿塞拜疆科学院和阿塞拜疆文学博物馆等,广场的周围有数量众多的影剧院、商店和餐馆。广场和步行街相连,我们每次出行都会经过这里。
中午在老城外步行街的一家网红餐厅用餐,网上称为地窖餐厅,我们点了炖羊肉,这里的羊肉鲜嫩多汁,味道很好。杯子里的液体看上去像葡萄酒,其实是石榴汁,这里的石榴汁不涩,非常好喝。
穿过步行街,通过地下过街通道就到了海滨大道。通道的地板是大理石铺成的,一尘不染,两边墙上是精美的艺术雕刻,通道还有类似机场一样的自动步道,这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地下过街通道了。
巴库海滨大道是一条与里海海滨平行的长廊,不久前被命名为国家公园。沿着海滨大道有很多地标性建筑,这座购物商场远看如同一顶皇冠。
在海滨大道可以看到巴库最高的摩天大楼-火焰塔,它由三座大厦组成,楼体呈优雅的火焰状曲线,三个塔楼外立面由LED显示屏覆盖,白天像镜子一样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建筑,夜色降临后,它就像三束熊熊燃烧的火焰,展现了巴库人对火的崇拜。
我们沿着里海从西向东漫步,一阵阵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沁人心肺。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远处的建筑,呈现彩虹般的颜色。
海滨大道有一段路正在举办摄影展览,展示阿塞拜疆各地的风光。
黄昏的滨海大道静谧安祥,行人稀少,在里面散步非常惬意。
天色晚了,我们从滨海大道回酒店,途径喷泉广场,看到几个喷泉在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艳丽。
10月21日上午在网上报了一个半日游的团,接到通知在老城地铁站等候,没想到约定的时间过了很久也没见导游人影,我以为是自己搞错了集合地点,后来遇到在那里等候的其他几位游客,才明白是导游爽约了,在东欧十几个国家旅行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颇感扫兴。我们于是改乘地铁前往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在地铁站发现我们两张地铁卡需要在自动售票机上充值,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正好遇见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走过来,于是向她们请教,谁知道她们直接递给我们两张充过值的地铁卡,我们要给她们钱,她们笑着摇摇手,然后说声再见就进地铁站了,来以前就听说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这次是亲身体验了一回。
巴库地铁和许多前苏联国家的地铁一样深不见底,据说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维护得很好,地铁车厢还是蛮新的。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建于2012年,它所在的地块是前苏联一个废弃的坦克工厂,阿塞拜疆政府希望这个新的建筑群能洗去前苏联的印记,进而展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活力。2007年阿塞拜疆政府举办了文化中心的国际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以她极具未来感、如同降落在地面上的一架太空飞船的方案一举夺冠並成为中标方案。扎哈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她的作品包括米兰的玻璃塔,迪拜舞蹈大厦,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广州大剧院等。
这座全新的文化设施包括会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一个很大的广场公园。它以阿塞拜疆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希达尔·阿利耶夫的名字命名。
整个建筑外形呈流线型,极具动感,有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建筑的形态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来到现场,不禁为设计师超乎常人想象的创意而赞叹不已,这个设计曾获得伦敦设计博物馆2014年设计大奖。
据介绍这个建筑在钢铁骨架之上覆盖柔性的玻璃纤维混凝土和玻璃纤维增强聚酯作为表皮的嵌板用料,每一块嵌板的几何形状都不同,造价昂贵,阿塞拜疆为这个建筑真舍得下本钱。
文化中心外面的广场很大,许多当地人在这里休息和娱乐。广场上有很多动物的雕塑,一排由大而小的蜗牛雕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雕塑很逼真,大红的色彩非常艳丽。紧邻文化中心的是巴库会展中心,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文化中心周围有很多新建的漂亮的居民楼。
据说阿塞拜疆政府借鉴了迪拜成功的经验,希望将巴库打造成另一个迪拜,通过建造大量地标性的建筑摆脱苏联的阴影,展现崭新的国家形象,从而吸引外资和游客,改变国家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可以说阿塞拜疆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在巴库见到了许多现代化的设计独特的建筑,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活力,为它赢得了高加索的迪拜的美名。
10月21日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火车站。时间尚早,我们在火车站附近随意逛了逛。火车站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旁边有一个大商厦,我们进去看了看,里面商铺林立,还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在高加索这几个国家里,这里的消费水平是最高的。
巴库火车站并不大,很现代化,进站不需安检,也没有人检票,候车厅内人不多,各种设施齐全,在这里候车感到很舒服。
巴库火车站也有高铁运行,下图的白式双层列车就是高铁列车。
下面几张照片是我们乘坐的从巴库到第比里斯的普通列车,类似中国的绿皮火车。列车晚上9:50离开,第二天早上10:30到达,一等卧铺车厢每张票约250元人民币,我们是在网上购买的,凭打印的车票上车。车厢比国内的4人间软卧要舒适,没有上下铺,一个包厢就我们两个人,包厢里还有电视。那晚我们在车上睡得很熟,直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列车到边境有人上车检查证件时才醒来,格鲁吉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