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数学课本中,在指数那章最后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玩起来十分新奇、有趣。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世界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
这个故事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关于指数增长的故事,如果换一下参照物,不用棋盘和粮食,对指数级增长的感受又不一样。如:
微笑,是具有传染性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微笑的时候,自己的心情也会自然的好起来。那么,如果你每天都微笑,并将微笑传递给三个人,而这三个人因为你的微笑,也开心起来,并且每个人将微笑再传递给另外三个人,以此类推,只要如此传递20次,整个世界都会微笑起来。影响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还有,如果一张纸对折41次,达到的厚度就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等等,如果关注它,将会发现,指数级增长存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在职场。
我们每天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个样,甚至几年都不会变,根本没有电影电视剧和讲座中所听到的那样大起大落。一方面,是由于讲座上的分享者一定是挑选有矛盾点的内容进行分享,听起来更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工作多数时候也都是没有什么起伏,但这却不是没有变化,就像那一粒米两粒米,又或是那浅浅的微笑,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都是在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只要一直在做,一点点会发现,不断有同事或朋友向你咨询你所从事的事情,聊如何去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一点点又会发现,可能朋友的朋友也会来咨询相关的经验;一点点,一点点...
这一点点,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加法运算,而是以指数的形式在叠加,在1万个小时之后,你成为该领域专家的某一天,机遇机会就会爆炸式的来到你面前。(1万个小时:有研究表示,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超过1万个小时,那他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这个指数运算一直在持续,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专注地做下去。成功者,从某种角度看,都是偏执狂!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观点与小清鑫之前文章中的观点“大学毕业后三年就是要跳槽看社会”相矛盾啊?一个要专注,一个又要观望?
其实,不矛盾,只不过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桥梁,将两者连接,形成一种逻辑关系。这个桥梁就是“喜欢”!用短时间的观望寻找你喜欢从事的事业,继而专注的做下去。避免盲目的专注十几年后,发现一切都不是你喜欢的。这么长的时间投身于此,不是专注,而是坚持。而这所谓的“坚持”,或是因虚荣心,或是因安全感,总之,不是因从事的事物本身。故,若非喜欢,何谈专注?!就像文章首页图一样,喜欢或许就是那0.01,看上去,加上或减去没有多大的差别,可是经过时间的推演,则相距甚远!
愿长(微信:vincent_wang0713)
独立培训人,知识付费创业者,成长顾问
坚持“以快乐的方式,给人以成长!”
倡导“基于人员成长的角度,打造落地+创新式培训,助力战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