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找喜欢,却总也找不到。可是难道不是因为有很多喜欢,喜欢着喜欢着就坚持不了,变成了不喜欢,我们才总是找不到的吗?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觉得会弹吉他的人好帅,特别想当。于是买了吉他,交了钱,报了班。刚开始学的时候,真的是兴致勃勃,动力十足。为了练习,有时候甚至可以在琴房里呆上一整天。
没想到没过几天,就开始厌烦,开始觉得练吉他好痛苦,按和弦好痛苦。
在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下,我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再每天想着去琴房练习,不再想着成为那个梦里很帅的人,只想着逃离痛苦。
随着时间逝去,我去琴房的时间越来越少,弹吉他的时候越来越不耐烦,到最后,我终于去退了款,停了课。
之后的两年内,我再没拿起过这把吉他。而这把我曾经喜爱的吉他,也就这样一直被尘封在岁月的角落里,被灰尘与铜绿爬满。
到了现在,我回忆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曾经很喜欢吉他,明明曾经有一个变帅的机会摆在我面前,为什么会因为一点点的痛苦,就放弃了。
从小学六年级学英语以来,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虽然不是什么大牛,也不至于太差。大一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过了四六级,却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过了四六级,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这个江湖任我走的想法实在是错得离谱。
我确实过了四六级,但是该不会说的口语还是不会说,该不会写的英文邮件还是不会写。
然后我就去报班学口语。
又是美式音标,又是课文模仿,又是英语剧表演,演来演去的却还是说不流利。
于是我就很担心,很着急。担心自己花的钱会白费,着急自己学口语的进度慢。
这样越想,心态就越失衡,心态越失衡,整个人就越不平静,整个人越不平静,我就越来越焦躁,忘了初心,忘了自己其实是在干一件自己曾经对自己说我喜欢它的事。
因为忘了初心,因为突破不了自己,也因为坚持不了,我的口语直到现在也一直平平无奇,没什么大进展。
后来,我总结这段经历的时候,突然发现,其实我一直都有很多喜欢的东西的,可是有很多喜欢,却总是因为坚持不了而最终变成了不喜欢。然后就不得不再去四处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了。
我想很多迷茫,就是因为这样才产生的吧。
最近在看一个叫《奇葩说》的综艺节目,第一季海选中一位叫做梁植的博士生,给我的印象很深。他是一位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的跨了三系的清华在校博士生,但是在海选现场,他问了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三位老师一个问题,就是像他这样的该找一个什么工作比较好。
也许他只是纯粹想跟三位老师聊天,也许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他心里面一定不确定自己真正想干的事吧。不然他不会选这么一个问题。
而且对于他跨了三系这件事,我是比较不认可的。跨了三个不同的系,看起来好像很厉害,实际上是在通往平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在每一个领域功成名就的人一定都是有多年的行业积累的,总是变换行业角色,就始终得不到积累,最终路就会越走越窄。
所以当我听到他的经历时,突然很想问问他,难道他本科选择法律不是因为喜欢才选法律的吗?不是因为喜欢金融才选择读金融硕士的吗?
如果不喜欢,当初为什么要去选?如果喜欢,为什么又不坚持下去而总是换来换去?
不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如果我是他,让我来回答的话,我会说这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我渐渐忘了初心,忘了曾经自己的喜欢,身在碗里,却总是看着锅里,想着锅里的美好。
我还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坚持,什么是真正的喜欢,所以我还在过着普普通通的清华人生。
最后:
你是否曾经也是文艺青年,却已经多年不再碰触文字。
你是否曾经喜欢摄影,会时不时拿起那架能够留住一切的单反,拍下无数令你感动的瞬间,却因为扛着单反很累,需要跑来跑去而选择放弃。
你是否曾经喜欢英语,想练就一口流利的口语,却因为不敢开口而最终不了了之。
所有曾经干了这些而还未成功的朋友,抱歉的说一句,你们跟我一样,不是你们不喜欢,只是坚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