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部由神话改编的电视剧,火了那个翻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能上天入地的孙猴子。
后来,大人们总喜欢把调皮捣蛋的小孩子,称为猴崽子,说他们大闹天空,无法无天。
2017年,一条由卓伟工作室曝光的出轨视频,火了那个叫白百何,会“一阳指”的女明星。
现在,我们已经很熟练的去当好一个吃瓜群众。
先去陈羽凡的微博下安慰一番,再去王珞丹的微博下恭喜一通,最后在叫嚣着让白百何给出解释。
鲁迅先生已去,但看客们依旧没歇着。
正当票圈被白百何闹的火热的时候,六小龄童突然发了一条微博,他说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老师去世了。
看到那条微博的时候,我正在单曲循环《女儿情》,耳机里传来吴静圆润柔和的嗓音: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回忆情深不曾减,昔人西游渐行远。
小时候,暑假的标配是《西游记》。
拿定海神针当金箍棒的孙大圣,在高老庄背媳妇的猪八戒,在流沙河杀人吃人的沙和尚,一身红袈裟一心去西天的唐长老,还有俊逸无比的小白龙。
若是没看到这些人,不知道吃人参果,炼火眼金睛这些事,那么便不能算作是暑假。
记得那时候班里男生最喜欢的,就是拿着木质的棍子,刻上自己的名字,当成金箍棒,耍起来浑身是戏。
而班里的女生,则聚在一起讨论哪个女妖精更貌美,广寒宫捣药的玉兔,溜出宫门,逃至下界,化成公主,美赛西施。
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年方十六,形容娇俊,貌若观音。
牛魔王的小妾玉面狐狸精,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
还有更大圣爷打了三次的白骨精,冰肌藏玉骨,衬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我们喋喋不休的争论着谁更坏,谁更美,谁的衣服更好看,谁的头饰最漂亮。
争论的结果往往是,我们吵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步,只好承认,她们都好看。
25集完结版和16集的续版,我们看了近10年,每一次看都有新的欢乐。
红孩儿的那句“你是猴子搬来的救兵吗”,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挂在嘴边调侃。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紫金红葫芦,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这个梗也一直被我们玩。
还有四圣试禅时,心中的那副对联: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香梅小院春。
我书房的门上,就贴着这副对联,估计以后也不会摘下来。
86年的《西游记》撑起了我们童年大半的快乐,而缔造这份快乐的,是它的导演杨洁。
我对杨洁导演印象最深的,是她谈起《西游记》为什么能够被大家喜爱30年时,说的那句话: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没有为钱,没有为名,也没有为利。”
我看这段访谈的时候,身边已经很少有人谈及艺术了。
似乎在理想抱负得向安逸逍遥低头的年代,谈起艺术,是一件特别“可笑”的事情。
有追求艺术的功夫,不如粉上几个爱豆,还能享受下“颜值的盛宴”。
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杨洁导演的那段采访,心里的感动可想而知。
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他应该不求功利的去做一些“无用”之事,比如读书,比如艺术,正是这些“无用”之事,成就了最有趣的人生。
就拿《西游记》来说,当时那个不受待见的剧组,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的名山大川。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福建东山岛,大理古城,武夷山九曲溪等。
据悉当时经费很少,可以说是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全国采景点拍摄,这样拍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六年。
如今很多人都会追问什么是匠心?其实,这就是匠心。
六年如一日,在只有一台摄像机的情况下,在演员工资一天只有50,60块钱的时候,把那么多的景点作为一部剧的外景地,我可以很肯定的说,不会再有了。
毕竟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搭着内棚,挂着绿幕,后期合成ps一下,然后抠抠图的五毛特效“好景色”。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终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都会成为最亲切的怀念!
我想起《西游记》里,大圣爷曾闯阎罗殿,抢去生死簿,将名册乱画一通,撕去大半。
可终究没保得住儿时心中的英雄,斯人已去,西天路远。
杨洁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