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政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赴吉安市永新县理论宣讲实践团,在西江村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
昼夜奔袭夺泸定,薪火相传可燎原
站在2022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背景特殊、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广播的形式,回首飞夺泸定桥这一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这一路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更要将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融入血脉之中,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以全新姿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追忆彼时窑洞对,民主之路笃前行
在这个建团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回望历史,重温窑洞对话,通过入户宣讲,把党史故事带到人民群众中去。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发出著名的“黄炎培之问”时提到: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而毛泽东回答中的:“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则更能让我们坚定前行的道路。
这意味着更应该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当代青年也更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为青年计,少为自己谋。
甲申年祭整新风,戒骄戒躁绘新章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连载4天。当时,抗日战争已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正全力以赴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迎接胜利,推动斗争,郭沫若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的时候,撰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文章发表后,立即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中共整风的文件之一。其核心是明末政治腐败导致国家倾覆和李岩的悲剧命运,尤其是李自成及部下胜利后的骄奢。
1944年4月至5月间,毛泽东演讲中谈道:“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为此,我们更要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以梦为马趁韶华,逐梦曙光洒星海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该做的,便是向英雄看齐,筑起牢固的信仰之基;向先烈致敬,扬起民族的崛起之帆;尽己所能,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在党史学习中,读史学史用好史,携手奋进,书写新时代奋斗史。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在老一代的守护下茁壮成长,未来的中国必在我们的共同守护下愈发强大!少年强则国强,历史的接力棒未来要由我们年轻一辈来传承,时代的推进终究由我们来助力,国家的强盛更要靠我们的努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柱梁,顶立天地,扛起祖国一个个明天,趁青春创突破,趁年华刻辉煌。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望逐梦路上,希望曙光,洒满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