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经常和一个朋友用微信语音聊天,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
开始是聊各种现状,烦恼和困境,接着,自然就去执果索因,主要是从自身入手,带着”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疑问,越聊越深,一直上溯到童年的很多细枝末节。
我和他认识十几年了,深聊之前,我们仅仅是认识。我们是性格完全相反的两种人,他强横张狂,我自卑怯懦,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和他推心置腹,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
两个性格相反的人为什么会聊起来,并且越聊越投机?一是他处世作风实在太讨厌,基本没朋友,而我又是个貌似宽容,或者说不懂拒绝的人,于是我就成了他的唯一选择。坏人,也需要倾诉嘛。二是,我们尽管性格相反,但思考问题的方式却比较接近,比如都分外认同原生家庭理论。三是,我对我的个性很不满意,总想着改变。但空有理论没有实例。这回好,一个活生生的实例自己送上门来。
聊了那么多次,我自感收获很大,比他更大。因为聊天的初心不同,他的目的是解闷,我的目的是治病。他尽管讨人厌到没有一个朋友,但他并不怎么认为自己有错,有病。而我,则是深深觉得自己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他的聊天是单向的,单纯的是倒垃圾,只出不进。我是双向,有出有进,既倒了垃圾,又时刻留心捡些药回来。
中医药理上有句总概的话,叫以偏补偏。那个像毒药一般让人避之不及的聊友,正是我大缺大补的药。他个性里偏多偏重的,正是我个性里偏少偏轻的。所谓是药三分毒,越是个性十足形象分明备受争议的人,可能越是好药。反倒那些为人平和中正,人畜无害的老好人,可以为朋,但若想听他说出几句诤言,引以为药,往往断不可能。
还有一种无法作药的朋友,就是那些与自己性情投合之人。通常所谓的知己,多数就是这种。这种人交往起来最为舒心,但也仅止于舒心。他就是你,你就是他,你们旗鼓相当高度相似,交流上的共鸣,全是正反馈,如同只看一派观点的文章,结果除了一遍遍地固化增强已有的三观,使自己一步步远离自我革新进步的可能,毫无增益。
这当然不能叫损友,但也谈不上益友。但我们惯常都是将与自己秉性相同三观一致的人视为益友,良师益友。实际是个巨大误会。他们可能是解渴的水,销魂的酒,解馋的肉,但唯独不是药。没有谁这辈子不用吃药。
无益的交友方式,只和相似的人来往是一个,还有一个,只和不如自己的人来往。为何?心理上很显然: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才有自信,而与强于自己人交往,则时时感到压力和自卑。常常是,一个交往多年的朋友,一旦发达了,就自动疏远人家。这么做,好似还能显得自己为人不势利,在道德考场上又赢得一分。真是自欺欺人。
吴晓波说的好: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非要把这称为势利也行吧,但不可否认,这才是向上的表现,上进的姿态。要承认,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一定有穷人远不具备的品质。那些品质,就是穷人的良药。
总之,一要试着和与自己性情迥异的人交往,二要多多和比自己强大的人交往,他们都是人生的良药。除非,你只想过一个自甘堕落安于现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