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墨
回顾自己的语文教学,最初就是依照下发的教案,遵循“初读——精读——总结”的流程,在课文内容上打转。最近几年,接触了吴忠豪教授的著作,明白了语文教学要教语文本体性内容,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但是,面对一篇篇具体的文本,怎么提取确切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文体,怎么找准读写结合点?我一直摸不准,2018年10月12日晚,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讲座《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以小说为例》,为我打开了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门,令我眼前清明起来。
文本细读
以经典作品《穷人》为例,张老师带着我们探寻文本细读的奥秘。
1 文本溯源
《穷人》是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依据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创作的,我国著名翻译家草婴翻译。
小说《穷人》情感深沉含蓄,借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推进故事情节。
启示:拿到一篇文本,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为正确的解读奠定基础。
2文本细读
(1)第一段,张老师关注了两点:
关注点一:环境对比描写和室内景物描写的高超艺术。
在环境描写部分,作者把寒风呼啸、又黑又冷屋外和温暖舒适的屋内进行对比。
描写温暖而舒适的屋内时,抓住了“地面干净、炉火温暖、食具闪亮、孩子睡着”四个细节,没有一句废话,笔墨节省。
关注点二:孩子们安静睡着和桑娜心惊肉跳对比。
(2)第二段
关注了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但她从不抱怨。
(3)第三段
“睡觉还早”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背后隐含了丰富的信息:
“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灯塔上的灯是否亮着……”“大概是昨天吧……”
渔夫起早贪黑地打鱼,桑拿从早到晚地干活。
(4)第七段
关注死去的西蒙
西蒙家的“阴冷潮湿”,与桑娜家的“温暖舒适”形成对比。
“对着门的一张床”,写出了西蒙家家徒四壁、房屋窄小。
“一只苍白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她要抓住什么呢?引出了读者的无限思考。她无望地挣扎:她可能想摸一摸可爱的孩子,她可能想拉住丈夫的手,她可能想敲响邻居的门……
“身上盖着旧衣服,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家里很穷,没有多余的被子……
(5)第19——27段
这一部分有多处沉默,不同的沉默,不同的内心活动。
启示:文本细读抓矛盾处、抓反复处、抓细微处。
教学内容
《穷人》一课,有哪些内容可教呢?张老师列出了很多条。
这么多的教学内容,怎么选择最适合的呢?张老师揭秘: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由莫言和张艺谋的谈起,莫言创作了《红高粱》,张艺谋把它改编成电影,也是一种创作。
维克多·雨果创作了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托尔斯泰把它改写成小说《穷人》。
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并不出名,托尔斯泰的改写让它家喻户晓。托尔斯泰的创作,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板块一:小说情节梳理
小说中一共有几个穷人?
桑娜 渔夫 西蒙 桑娜家的五个孩子 西蒙家的二个孩子
请你现在西蒙的角度,用箭头连一连书里人物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说讲了什么事情?
启示:概括能力是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但是在实际中,孩子们的概括往往类似于复述,不够简洁,关键是不得要领。张老师借助清晰明了的人物关系图,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提供了有效思维工具,概括主要内容水到渠成。
板块二 聚焦“穷”
小说中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穷”?
老师依据学生的分享梳理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
板块三 语用“心理描写”
1研读“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
这部分用了很多省略号,每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写?
2体会西蒙的心理
启示:语言运用,聚焦文本写作特色,读与写紧密结合。
结课
出示草婴图像,小说是托尔斯泰写的,翻译是草婴,向大家推荐《穷人》这本书。
设计背后的理念
教语文,抓本体性内容。
张老师说:
“你看见什么,你才可能带着孩子看见什么。你眼前一片混沌,孩子们也跟着一片混沌;你眼前一片清明,孩子们也跟着一片清明。”
我希望自己努力在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中,练就火眼金睛,让自己越来越清明,带着孩子,一起走向清明中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