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红极一时,参与创作的影视剧作品也不胜枚举。无论是质量还是影响力一时都无出其右者。到现在,虽然不再有新作品面试影响力仍在,大批的读者依旧在阅读和讨论王的作品。正是“哥人已不显江湖,江湖仍有哥的传说。”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本书在王朔二十多本小说里算不得是代表作。只是我个人很喜欢,读啦两三遍。第一次读的时候年纪尚小,其实不太懂的。被吸引住一是因为故事简单明快,好读,不复杂不绕弯,轻松。一是因为王朔的语言,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王朔标志性的京式语言,口语化,通俗带感,密集的像机关枪,嗒嗒嗒就是一通扫射毫不吝啬子弹;自然的像水龙头,哗哗哗拧开就出水,只要你不关就源源不断,延绵不绝。
故事对应书名可以分为两段。(剧透,可选择忽视)前半篇讲男主张明,一个无所是事的青年,在大街上偶遇一个漂亮的姑娘,年轻,叛逆,无所畏惧的女大学生吴迪。上前搭讪,一次有趣的相识,几次别样感受的约会。吴迪爱上啦张,死心塌地,全心全意。张对此却头疼不已,他是一个以敲诈嫖客为生的人,游戏人生,不曾相信爱情,不愿担上责任承担婚姻。矛盾,争吵,不可调和。吴迪深受伤害,孩子气的报复。毅然投身到张的犯罪团伙中,以身作饵钓冤大头。张漠然的反应和这般暗无天日的生活击溃啦吴迪。割腕自杀。这样的决绝和惨烈终于击溃啦张。
故事击中人心的地方在于吴迪的爱,是属于年少轻狂时的爱,是心思单纯的爱,是没有自我的爱,是不计后果的爱,是不理世俗的爱。坚决而炽烈的爱一个人,不因为TA有多好,只是恰好喜欢,在需要一个人来爱的时间。
如果吴迪不是大学生的年纪,如果吴迪不是感情经验太少,如果吴迪不是单纯不谙世事,这个悲剧很可能不会上演。总不免让人想到那句老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确如此。为什么会这样?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人怎么会这么不理智,没有是非观念,不计较后果。踏实,稳重,朝九晚五,沿着正常轨道行走的男人往往不讨女生喜欢。被无视,被发好人卡,被作备胎,难道好人反而错啦吗?
经历多啦,年纪长啦开始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女人大都是爱浪漫的,喜欢一点点惊喜;女人大都是感性的,喜欢听夸赞的话;女人大都是天真的,喜欢轻松而新鲜的。而一个普通意义的好人,会真心对女孩子好,却很难刻意的去讲称赞的话;会照顾人的生活,却很少去制造一些看似不切实际的浪漫;会冷静的帮助女生,却很难没有自我的认同女生。
公平吗?合理吗?我曾一直拒绝承认坏人的魅力。直到换个角度去看,明白到没有得到女孩子的心是自身的问题。不仅自己苦恼,也给啦坏人可趁之机,你让劣币驱逐啦以后不仅仅是自己寂寞孤单冷的问题,也让一个女孩置于危险之中。这样是不是对人对己太不负责任啦?
周星驰说“贪官坏,清官要更坏。”大有道理。女孩子想要的有时很简单,坏人的优势在哪?带来新鲜的生活~那好人制造更多的新鲜;提供全面的赞美~那好人要更真诚的赞美;你能给的,我也能,还要更多。羞涩!见鬼去;拘谨!见鬼去;沉闷,见鬼去。
像坏人学习,比坏人更坏!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女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