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近,我这个常年客居异乡的学子,思乡之情日切。遥忆家乡之春节,常使我泪盈满眶。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孩子,我的年都是在香火味中度过的。
在我们潮汕地区,家家户户春节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祭拜来展开的。在年三十的前十天里,一年到头辛勤劳作的大人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放年假,着手准备过年的一切事宜。那打头阵的便是大扫除。几乎是全家动员,一家人热热闹闹地把家中各个角落都打扫得亮亮堂堂的。在腊月二十二的时候,就是“神上天”的日子,妈妈们都在家支起炉灶“贴烙粿”,再带着热腾腾的烙粿到村里各处神明处拜祭一遭,为上天汇报的神明们送行,这就是旧年最后一个祭拜的日子了。临近除夕时,爸爸妈妈们就开始从各地采买年货,水的陆的,或干或鲜,天上飞的,地上跳的,都一并从各处市场购了来。除夕当天便是最忙的了,大人们都起了个大早,做粿品、摆祭品完成后,便开始“拜阿婆”。从这时候起,屋里屋外,大街小巷,香火味渐渐浓郁起来。
除夕中午沐浴是旧俗。吃过午饭,小孩子们便闹腾起来了。他们从衣柜里取出准备多时的新衣,兄弟姐妹们争先恐后地洗澡。头发还没梳顺溜,就跑到大人跟前,讨那梦寐以求的压岁钱了。红包手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往外跑,买买鞭炮,会会小友什么的,能做的事多着呢。至今日,我还保留着幼时的习惯,洗完澡后,一身轻爽,也去巷子里溜一圈,眯起眼来吮吸那沁人心脾的香火味,也沾沾新年的喜气。大人们呢,随着孩子早早沐浴完毕,在厅堂里冲上一泡酽茶。迎接新年的暖阳恰好透过窗户照进屋来,寸寸光阴,莫不静好。
一泡茶过后,大人们起身继续忙活了,为下午的祭祖作准备。煎煎炸炸,各式祭品,灯火烛纸,一应备齐后,再将它们收拾在两个竹篮里,由家中的壮实的男丁担至祠堂祭拜祖先。此时,村里的香火味浓到极致,香味儿飘散到村里各个角落,处处洋溢着新年喜气洋洋的气氛。
等大人们从祠堂里回来,年夜饭就可以开始了。从前,是满桌的大鱼大肉,如今物质上富裕了,大鱼大肉都成了平常,开始时兴吃些奇巧的东西。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吃得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如潮。
吃饱喝足后,天色尚早,小孩子出门玩炮仗,大人们收拾饭桌,边一句一搭地聊柴米油盐。其后家务毕,疯玩的孩子们也都回了家,一家人便聚集在客厅的灯光下磕磕瓜子,吃吃茶,看看电视,打打牌,欢欢喜喜地守着这除夕之夜。晚些时候,夜空各处烟花四起,别提有多热闹。到了午夜零点,“炮竹声中一岁除”,阵阵迎接新年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新春之夜。之后正月里的初一、初二、初四、初九、十五都是祭拜的大日子,到了十六,这年,才算是过了,香火味,也才渐渐散去。
潮汕地区的年,祭拜是主旋律。大人忙活,小孩儿跟着乐,年年岁岁如此,这是我们的风俗,是我们过贺岁的方式。社会上,许多不知始末的人士总爱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摇头晃脑地为潮汕的妈妈们抱不平,又嘲笑我们封建迷信,殊不知我们乐在其中。这是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亦是我们小孩子的乐趣所在。在年味渐淡的今天,各处怀念年味的叹息声此起彼伏,而潮汕地区却执着地守护着属于我们的年味,以我们的方式将这别具一格的年味薪火相传。
我们的香火味,是我们对传统的虔诚,是一种独特的守护,我们执着的,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灵魂。
小甜儿 中文系大二学生
喜欢风俗人情,喜欢鼓捣文字,记录生活
如果您刚好喜欢我的文章
就给个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