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留下许多的印记,或开心,或快乐,或悲伤,或痛苦,对开心快乐的记忆往往很短暂,而那些悲伤痛苦的记忆却很容易在无意识之下被留存。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因为前任男友许下很多承诺却从未兑现,内心生出不被尊重,受骗的感觉,以至于分手之后很久都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不能原谅对方,毕竟是对方"真的"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啊。但是我们也知道,紧紧抓着这些理由不放,只能让自己活在痛苦里。
如果当时知道对方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立即终止这段关系,而事实上在生活中,即使是遇人不淑,往往都是事后才有觉察和醒悟,也难怪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说法了。
我们是人而不是神,当陷入到事情或情绪里,有时候是很难跳脱出来的。
不能放下,到底是不能原谅对方,还是不能放过自己呢?
恐怕是不能接受自己在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的时候犯了一些现在看来非常"幼稚低级"的错误吧,说到底,不能原谅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因为,除了我们自己允许,没有其他任何人有伤害我们的机会。
再说了,谁没有犯过傻或做过错事呢?关键是你是否还能站起来。
所以我告诉她,用零极限的方法来清理和释放。
试着问自己:"到底是我潜意识的哪段记忆让我不能原谅对方呢?"
留意自己内心第一时间升起来的感觉或感受,比如不被尊重,被骗,愤怒的感觉,对它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潜意识就是我们的内在小孩,能触发到你情绪的也只是因为你身体潜意识里的"某处"被激发了,所以我们需要跟它和解,疗愈它。
甚至可以继续去探寻和追溯潜意识"某处"背后是什么?
找到根本原因,才能够真正释怀。
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好坏,都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印记,以画面或者感觉的形式储存在身体里,尤其是那些不好的情绪,比如不被尊重,被骗,悲伤,愤怒等等,则更容易悄悄藏在潜意识深处,让我们的身体形成诸多的情绪按钮。
我们可以在理智上告诉自己,要放下,要豁达,但是在情感上,那种受伤,被欺骗,愤怒的感觉是真实的,你骗不了自己。
在之后的人生里,如果有其他事情发生,并且能够勾起曾经的那种感觉,情绪按钮就很容易被触发,甚至会因此而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反常的举动。
这个很像条件反射,不同的事情,同样的条件,所以会生出同样的反射行为。
亲密关系是成长最好的道场,反映了我们在原生家庭里与父母的相处模式。
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父母充足的,无条件的爱,那便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无意识的把对方当做父母,而向对方无条件的索取,甚至伤害到别人而不自知,即使另一半偶尔能扮演一下父母的角色,但他/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只能是另一半,而非父母。
这让我联想到很多人离婚后依然找不到如意的人,或者婚姻依然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改变。
就像复印机一样,原有的文件都没改变,怎么能奢望复印出不一样的文件来呢?
所以我们必须从源头,从自己开始改变,只有自己成长了,真正学会爱自己了,才能吸引到真正爱我们的人,更容易在亲密关系里游刃有余。
与其被动的跟自己内耗,不如主动的寻求出路。
那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呢?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甚至明明知道你有缺点,我仍然爱你。
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你,而不是别的什么条件,那种感觉就像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珍爱的宝贝,无论孩子是美或丑,健康或疾病,父母都发自内心的疼爱他们。
而尚在年幼的孩子,还未受到社会习气的浸染,父母在他们眼中,无论是美或丑,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都是最好的,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大多数人以为爱孩子,对孩子好的方式就是提供他良好的物质条件,让他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接受最好的教育。
当然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这些好的条件无可厚非,但其实只有真正沐浴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良好的品性和人格,更懂得爱,感恩和付出,这是再好的物质条件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那句很流行的话是非常贴切又蕴含无限哲理的:一个家庭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是成为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
就像黛比·福特在《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所说的:接纳自己的美好和阴影,我们不是去消灭阴影,而是让爱和光照进来,阴影就消融了。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也说:"更好的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只有真正做自己,才能拿回心底那份原本属于自己的力量。
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让自己的心自在,舒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过上有意义的人生,才不会被任何外在的人、事、物影响和伤害。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跟自己的过去,跟自己的历史和解并了断的过程。
有一句最经典的话也可以诠释此刻的意境:能爱,能自我修复,能全情投入,无论对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