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轩轩愤愤地说:
“幼儿园现在放的动画片不是海底小纵队,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幼儿园现在不放海底小纵队啦,你最爱看海底小纵队哦。”
轩轩听了开始哭“所以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所以你不想去幼儿园了,因为没有喜欢的动画片看。”
过了会我继续说“我们跟老师沟通好不好?轩轩想看海底小纵队。”
“嗯”
到了教室门口,轩轩对我说“你去和老师说。”
“我去说啊?”
“是”
“你去说试试好吗?”
“哎呀为什么让我去说啊”
“你想看动画片,如果你自己通过努力和老师沟通了,这个过程会不会觉得很开心呢”(时间紧急没忍住讲道理了)
轩轩听完自己跑去找老师,问“为什么现在你不放海底小纵队了?” 他和老师沟通后知道,现在幼儿园很少看电视,偶尔看也是和书本上的东西相关。轩轩听完站那里若有所思~
我想,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在他遇到问题或者困惑时,鼓励他自己去解决。每一个问题通过沟通后,不一定能解决,但是我们在了解了事情的整个过程以及原因后,心里已经释然了。这时候事情是否能解决已不重要,困在心头的情绪已开始流动,此时我相信孩子内心面对问题的力量也会更多。
上周朋友从杭州来澳门,我也安排了行程订票过去和朋友见面。回来后,第二天去接轩轩放学,好几个小朋友以及老师都和我反映,轩轩在幼儿园粘着老师不让老师写字,或者追赶小朋友不管对方是否愿意非得和小朋友玩。我刚听几句,开始反思这几天家里发生什么事情让孩子不爽了?会不会妈妈出去两天没陪他?
回到家我和他沟通这件事,果然到最后,我说是不是妈妈出去两天没带你,你心里不舒服?轩轩开始嚎啕大哭:你为什么不带我呢?我跟你说了要带我一起去。找到了原因,我只是静静陪着他。
前些天看到曾奇峰老师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果和妈妈分离连续时间超过两个星期,便是不可疗愈的伤痛。我也明显感觉,轩轩在两岁多和我分开30天,虽然之后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也一直承诺以后的生活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并且说到做到。但是那段分离给他的伤痛和不安全感,真实存在。
之前我对自己说,以后一直陪着孩子,不分开。但是没有什么承诺是能永恒不变的,正如这世上永远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我在做妈妈的前提下,我更是我自己。我会安排时间见朋友、出去上课、出去旅游等等。每一次分离,对孩子来说,都会出现当初被妈妈抛弃的伤痛。
妈妈的生活状态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同样,孩子的情绪状态,也是妈妈的一面镜子。我们从对方的生活和情绪中,看到我们自己。我没有办法把那分离的一个月从轩轩生活中消除掉,那份属于孩子的伤痛,我也没有办法替代去承受。相信孩子能带着那份伤痛,在之后的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妈妈的爱以及陪伴,慢慢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