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威尔伯把人类自有史以来上下几千年,与不同空间的东西方文化,对于实相的描述作了一个全面的整合,让人对于各大宗教不再恍如“瞎子摸象”般的觉得不足与怀疑之处。所以如何学习肯.威尔伯的体系真的是如“摸着石头过河”。很想用最好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学习,所以希望对此同样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商讨一下如何进行学习,什么形式才好。当然,我也不会等待,我会边改边做。期待大家的反馈!
《一味》,这是一本“日记”形式的书写作品,所以更能反应出作者在“知性”与“感性”上的当下觉察……换句话说,将更有助于我们解读作者本人“日常生活”的图像。
在《一味》十二月份的札记中,威尔伯很清楚地解析了菩提心的真谛。他指出菩提心分为绝对与相对两个层次(简称为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传统的上溯空性之道一向认为只要证悟绝对真理,就能示现无漏的般若智慧,然而真相却是:即使你在绝对真理上有直接的体悟,也并不意味你能精通相对真理的细节;就算解脱到相当程度的人,也未必能解释量子力学或擅长其他的技艺。换言之,内证内修的解脱道,只占了“四大象限”这张整合发展地圆的左上角象限,其他还有右上角客观自然科学的范畴,右下角的系统科学领域以及左下角伦理典范等主流思想的范畴。
为了更好帮同学了解什么是“四象限”,请看下图:
“最终,我发现这四个象限具有一种简单地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这四种类型的层次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全子的内部和外部,包括它的个体和群体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象限。“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概括四象限……这是基本的划分:右边的一切可以用‘它’语言来描述,左上角的一切用‘我’语言来描述,左下角的一切用‘我们’语言来描述。‘它语言’是客观的、中立的、价值无涉的层面。这是实证科学、分析科学和系统科学所采用的标准语言,物理学、生物学、控制论、实证社会学、行为主义、系统理论等用的都是这种语言。‘我语言’是你的在场(presence),你的意识,你的主观觉识,左上角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用‘我语言’来表述的,即主体的内部语言。第三种语言是‘我们语言’,它位于左下角,指文化或者主体间的维度。左上角是‘我’怎样认识世界,而左下角是‘我们’怎样认识世界。这是我们在特定时间、地点,从特定文化中继承的群体世界观。所以,我们至少有三种基本语言,它们之间大不相同。它们用来指代不同的区域。混淆这些语言导致了极大的混乱。因此,当我们简单地说有三大区域时,也就意味着每一个全子都具有只能用各自相对应的语言来描述的方面或者层面。因此,如果我们要详尽地、充分地描述一个全子,我们就必须使用全部三种语言,以描述各自对应的象限,而不是简单地只偏重一个象限或者一种语言。下面是‘三大区域’的不同形态的一些情况。
我(左上角):意识、主体性、自我、自我表达(包括艺术和美学);忠实、真诚;我们(左下角):道德和伦理、世界观、共同语境、文化;主体间性意义、相互理解、适合性、公正;它(右边):科学和技术、客观自然、经验形态(包括大脑和社会系统);公认的真理(单独的和功能性的适合)。
科学(真),或者说实证科学,它与客体、‘它的’以及实证模式有关;道德(美),或者说伦理,与‘我们’以及主体间的世界有关;艺术(美),与观赏者(即‘我’)眼睛中的美有关。不可否认,这在本质上是柏拉图的善(道德,‘我们’);真(从公认真理或者客观真理意义上说,或者‘它的’);美(每个‘我’感觉到的美学维度)。肯-威尔伯“把三大区域分别与佛(释迦牟尼)、法(法理)、僧(僧众)的范畴对应起来。终极的‘我’就是佛陀,终极的‘我们’就是僧众,终极的‘它’就是法理。我们的成长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上面这个图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收益呢?
人类的身体的进化到新皮质层,下一步会进步到“复杂新皮质”,这是人类的发展方面。
人类的情绪的进化是去到“洞察逻辑”的层面。个人的进化也是如此。
人类社会的进化方面是从“理性”层面去到“人首马身的”层面。
人类社会的目前“信息社会阶段”,是全球化的。
我们目前的心理学,包括家排系统、完形系统都是在4-规则/角色的层面,下一步人类进化的是“形式反省”的层面。
我们作为个体需要修行会作什么样的选择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不要走弯路,直接从“内省”开始修行?现在在社会中有很多种选择,这个图给我们很多启发。
下面是更具体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层次,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多定下了目标,不顾一切追求外在的物质。他的物质层面在边缘系统,陷于情绪中,活在理性甚至退话“神话”,社会处在“信息社会”之中。在这个状态里,人活的累,容易落入空虚,没价值。人会陷入分裂,社会也会如此。(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