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 11 月3日夜,也门境内的马里布沙漠地区,一辆看似毫不起眼的卡车正在月下狂奔。一道闪光呼啸而至正中卡车,随即在爆炸声中卡车化为碎片。这并不是一起意外事故,卡车上乘坐的正是基地组织位于也门的高级领导人、恐怖大亨本.拉登的贴身保镖阿布.哈里,情报显示此人与袭击美舰“科尔”号以及法国油轮爆炸案事件有关。
而这道从天而降的闪光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架 “捕食者”无人机发射的一枚“地狱火”空对地导弹!这次攻击的遥控者是位于吉布提的一个秘密指挥部的作战人员,因此整个攻击行动来悄无声息,根本无从防范。至此,现代军事舞台上,无人机以崭新却又并不陌生的面孔走上前台。
无人机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兵器产物,早在 1917 年,采用无线电控制和惯性制导的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就曾进行过飞行试验。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军用无人机完成大量侦察任务,效果不佳,正是由于采微电子、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影响,无人机在一段时间内并未取得明显的突破,而巡航导弹却在无人机的技术基础上,逐步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竞相追逐的新宠,主要代表为美军的AGM-86 空射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为提高生存能力、精确度等,其成本、技术大幅提高,更让人头疼的是一旦发射,除非自毁,否则任务无法取消,其使用的灵活度大大受限。随着飞控技术、数字摄像、卫星导航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军用无人机技术有了显著提高,从微型无人机,到远程大中型无人机,其种类和任务能力也有了很大变化,无人机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美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高续航力无人机,准备通过使用传统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来降低无人机的油耗。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开始了一个代号为“蓝雨”的秘密研究,1984年领先系统集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名为“琥珀”的高续航无人机。“琥珀”可用于执行照相侦察、电子情报任务,也能用作巡航导弹。
“琥珀”长4.6米,翼展8.54米,重335公斤,尾部安装一台四缸液冷活塞发动机,最大功率49千瓦,驱动一副推进式螺旋桨。机翼就固定机身上方的一个短支架上,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琥珀”的巡航导弹型能抛掉机翼向目标进行最终俯冲。“琥珀”的倒V形尾翼最后将成为推进式无人机最流行的尾翼布局,因为能在起降时保护螺旋桨。机身采用塑料和复合材料制造,机身下安装了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以确保螺旋桨的离地间隙。“琥珀”的续航时间长达38小时以上。
1988年LSI已经开始研制“琥珀”简化型——用于出口的“蚊蚋-750”。“蚊蚋-750”在1989年首飞,除了下单翼外,该机的布局类似“琥珀”。“蚊蚋-750”比“琥珀”大一点,但重量却更轻,能装载较重的载荷。
“蚊蚋-750”安装一台64千瓦的Rotax912水平对置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可以飞到2000公里以外的区域巡逻12小时后再返航。“蚊蚋-750”的成功导致了“捕食者”无人机的出现,而后者很多先进技术都是通过前者验证的。
“捕食者”继承了“蚊蚋-750”的总体布 局,但“捕食者”的尺寸更大,空重大约是“蚊蚋-750”的两倍。“蚊蚋-750”的机身呈直线形,比较流线,而“捕食者”的机身看起来像一个倒扣着的汤勺,机头正前方有一个前视摄像机观察孔,下部安装有一个光电传感器转塔。最初传感器转塔内只有一套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后来又加入了激光目标指示器。
“捕食者”增加了数字数据链天线,可通过直接射频或卫星链路进行遥控和数据下载。其他平台也可以共享无人机的实时数据,如J-STARS战场监视机或潜艇。地面操控人员通过前视摄像机远程遥控“捕食者”起降,其他时间则可以通过GPS-惯导系统按预设航线自动飞行。
“捕食者”的编号是RQ-1A,不过这个编号代表的是包括地面基站在内的整套系统,无人机的单独编号是RQ-1K。这造成了很多混淆,所以最后无人机的编号还是改成了RQ-1A。“捕食者”被设计用于在战区长时间保持监视,飞行时几乎完全静音,通常在4公里之外用肉眼就看不到该机了。
地面控制站可装进长10米的独立拖车内,内有遥控操作的飞行员、监视侦察操作员的席位和控制台,三个波音公司的任务计划开发控制台、两个合成孔径雷达控制台,以及卫星通信、视距通信数据终端。
“捕食者”是为无人机联合项目办公室开发,第一架在1994年年中首飞,1995年春美国空军在新墨西哥州的演习中对该机进行了评估。同年夏天三架“捕食者”被部署到阿尔巴尼亚,用于对波斯尼亚的侦察。其中一架在任务中因发动机故障而自毁,另一架被击落。这些“捕食者”只装备了光电/红外转塔,撤回美国后增加了合成孔径雷达后,于1996年春重新回到战场。波斯尼亚的行动结束后“捕食者”项目被美国空军接管,很快该机就进入空军服役,并参加了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袭行动。但表现并不理想,因为该机没有装备武器。一位参战的军官说“捕猎者”在发现目标后呼叫打击,而打击飞机一般要在45分钟后才能赶来。所以,是让“捕食者”真正具补捕食能力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