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有本书里形容北欧人的生活方式: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闲暇半日,咖啡香气蕴着低声流淌的音乐,或是谁也不打扰谁,或是志同道合的书友低声各抒己见…总之,那些游离于工作和家庭之外的自由支配时间,是以这样一种形式被填满,被形容为“一个人的社交”,这六个字,当时就落进我心间。因为它,太贴切。
工作的时候,说了很多话,所以不工作的时候,什么都懒得说了,就想静静呆着…时间一如既往一往无前,身旁人来人往,我们终以不同的方式脱离各自的圈子,又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新的圈子。我看到新来的小朋友满脸胶原蛋白,朝气蓬勃,闲暇之余节目丰富…会感叹年轻真好,会笑着想曾经我也一样年轻过,会叹息我与他们的距离,已经是两个鸿沟了呢。
岁月的痕迹慢慢显现,没心没肺大笑的时候,已有细纹爬上了脸;晨起睡眼惺忪时,偶尔会被发间的一根银丝吓得瞬间清醒;老妈用复杂的口吻说“看,你也老了”时嘴上不认心里却想着瞎说什么大实话…我们似乎是有越多越多独处的时间,似乎是安静的,或寂寥,或放空,或迷惘;但又不是安静的,如阳光下的浮尘一般,你若说它安静,却分明是在飘着,你若说它在流淌,却是那么悄无声息。
有时候会感激工作时的分身乏术,因为没有一丁儿时间的缝隙去想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时候又会憎恶这样的忙碌,让这疲惫的身躯没有时间与自己交谈对话。而当,终于有契机独处的时候,回头发现,不见了初衷,向前望去,不见了追求。于是,些许惶恐,面上佯装的淡定已无处安放。
近一个月,因为意外一点小伤,遵医嘱需要整日趴着,在家应付随时扰人的工作同时,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体验这“一个人的社交”,只是跳出书的范畴,没有咖啡,没有音乐,只有需要源源不断充电的手机,伴着身体的痛楚,内心的聒噪。在这种体肤与心智被双重折磨的情况下,脆弱袒露无遗,那些想做的事,都不是以趴着这个状态可以完成的,所以即便是看似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那也是被扼住喉咙的自由,只够力气喘息。终日昏沉,这感觉就像是找了个借口,把阳光挡在乌云之外,不太好。
此刻,我于这黑夜之间清醒如斯,在这荒芜时间的空旷空间里,不得不承认,即便是这种“偷来”的放逐时刻,依旧要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一个人的社交,不管是欣喜的,狂热的,还是安静的,混沌的,都不能肆意挥霍。
调整出一个舒服的姿态吧,即便是如此不便的状态,也要在这样日渐生厌的节奏下开出妖艳的花来,任时间翻云覆雨,更波澜不惊,只为在沉寂的时光里投下繁华生命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