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岁月 奋斗的征程——读于漪老师《倾诉如歌的岁月》有感

    二十多年前,自踏进师范类院校的大门,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自觉不自觉地与于漪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上学时学习《教育学》课程,到后来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于漪老师的名字时不时就会回想在耳边。说实话,那时候只知道她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对她的教育思想和优秀事迹知之甚少,还并不能真正地认识她、了解她。直至近几年随着“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接连垂青于这位耄耋老人的时候,我才更多地去关注她、走近她,特别是这个假期当我阅读了她编著的于漪教育视点丛书《倾诉如歌的岁月》一书后,心中对她满是敬佩与景仰。

    《倾诉如歌的岁月》这部书收录了于漪老师的一篇文章《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外,更多的是从他人的角度和眼光来品读这位师者、智者、仁者。这里有来自上海教育界的领导,也有来自教科所的研究员,更有来自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回忆和于漪老师相处的青春岁月,回味于漪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之情,回想和于漪老师交往的几个片段……语言质朴,事迹感人,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位教育前辈、上海乃至中国教育改革先锋的感恩之情、崇敬之情。

                        永远的师者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既是于老师从教事业历程的真实写照,更体现着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追求完善的精神。于漪老师曾说“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这些人生信条凝聚着于漪老师深厚的爱国情怀,并时刻激励着她。上海杨浦高级中学陈小英老师这样回忆于漪老师:她那“以教育为己任”的教育家的气度和胸怀,那主宰灵魂的虔诚信仰,那渗透到血液的使命意识,常使我想起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用她的话说,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1951年,于漪老师复旦大学毕业后,22岁的她走上了三尺讲台。时至今日,她在教育战线上已奋斗了整整70年。70年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是一个教育人用她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师德,永不停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铸起的一座丰碑。于老师在教了8年的历史课后,根据学校的需要毅然改行拿起了语文教材,并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对于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是于老师做到了。从语法、修辞、逻辑到中外文学史、甚至哲学、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都一一学习,天天明灯伴夜到三更。从开始教学时的辞不达意,到用语言“粘”住学生;从开始时“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到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从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等等,无一不说明于老师治学的严谨、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已在庸庸碌碌中度过了二十年。在这20年里自己虽然觉得还能胜任初中语文教学,但与于漪老师相比,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仅仅是浅尝辄止,对语文教学改革还是步履维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还是自己自满思想作祟,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足,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谋生的工作和苟且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6个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召唤,新时期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把于漪老师身上具有的这种教育情怀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体会到“教育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和 “教育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深邃的智者

    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于漪老师,在六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一位青年教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了于老师的3000多节语文课。他最深切地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于漪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决不能做教书匠”,正是在这种反复的学习---思考---探讨---实验的路途中,她才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她是一个思想深邃的思考者。

    于漪老师初为人师给学生讲解“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她对学生说,“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后来于漪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自己教的不准确。这件事情让于漪老师谨记在心。她认为做教师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为了把语文教好,她决心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她都拿本子记,别人思考问题有精彩之处,她就用心听,认真记。还有一把尺子,她用来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完,于漪都有“教后”,她记下学生的闪光点和自己备课的不足,用以发现备课的漏洞,从而掌握教与学的规律。于漪老师是一个谦虚的学习者。

“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师身上”,因此于漪老师非常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在她的发掘和培育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了一批像程红兵、陈军、陈小英、王缨、谭轶斌、朱震国、黄荣华、费秀庄、陈爱平、兰保民、孙宗良等知名的教学能手。这些人也正是《倾诉如歌的岁月》这本书的创作主体。于漪老师是青年教师的引领者。

回想自己,近些年随着进入学校中层管理行列,一些事务性工作明显增多,无形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遇到“公开课”“示范课”不够积极,能推则推;教研组听评课活动也往往是找借口能不参加就不参加;课前准备、课后辅导也往往是时松时紧,不能很好地坚持。想想于漪老师,身为一校之长,又兼任着那么多的社会职位,应该说她的工作该很忙了,但她仍然能挤时间去听课,加班与青年教师交流。如今九十多岁的她还奔波在全国语文教改的征途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她的这种精神告诫我们: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

                      宽厚的仁者

    于漪老师爱学生。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于漪老师强调要用“爱心”培育“爱心”,主张“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于漪老师呼吁,要从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重智轻德的重围中“突围”出来。教育本质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她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以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凡是接触过于漪老师的人,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对学生的挚爱。担任班主任老师她会主动接济班上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担任语文老师她会想办法给孩子们借书看或者自己掏钱买名著送给他们。遇到班内口吃的学生,她积极与家长联系为孩子治疗并且耐心地帮助指导学生一步步康复。这是用心血在浇灌,这是用大爱福佑苍生。这很好地印证了她的一句话:“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

    于漪老师爱学校。她曾说:“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在担任上海第二师范(后改名为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学校校长期间,当踏进校门,看到的是一所伤痕累累的学校时,她痛下决心,大胆进行改革,从校园规划建设到管理制度变革,从教师队伍建设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带领广大师生将一所落后的学校建设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校园,使其成为了一块育人的净土,这里无不流淌着一所学校“掌门人”的心血。

    于漪老师也爱她的同事和朋友。工作中,于漪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可以说是“来者不拒”,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自己卧病在床,只要有老师向她请教课堂教学设计或者是教材编辑、文集出版的事情,她总是满口答应并想办法去完成。偶尔遇到出差、开会被耽搁了的事情,事后一定会打电话联系交流。“所有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长、要出头,真是不容易啊,我们要拉他们一把。”于漪说。于是,看到“培养基地”的好苗子,不顾舟车劳顿、游说四方,搬出自己的“老脸”将朱震国老师调入二师,让其欠下了于老师一身都还不清的“人情债”。浙江省嵊泗县教委教研室主任梁葆诚在《四封来信》中回忆到:“于老师一连四次给我这位未曾与她见过一面的普通教师亲笔复信,并惠赠专著,这是我的光荣与幸福”,字里行间让我读出的是于老师的高尚、伟大与无私。生活上,作为一位长者,一位母亲,她总是对身边的同事和蔼可亲,关心照顾备至。年轻教师手术了,作为七十多岁的她还要辗转几路公交前去看望;学生母亲病了,她还时时惦念,逢年过节捎去礼品慰问;遇到外地来学习开会的老师,她热情地邀请其在学校餐厅就餐;青年教师或杂志社、编辑部的同志到家来访,她依然沏茶倒水、烧菜做饭……难怪上海市教委王厥轩主任撰文《亦师,亦母,亦同志》,葛起裕老师的《师缘·师爱·师恩》等文章所表达的就是这种师爱永存、师恩难忘之情。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需要教师源源不断、持之以恒的付出和奉献。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没有爱心的老师,不可能教出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奉献祖国的学生。因此,每一位老师首先都要爱自己的学校,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意识,从内心深处热爱学校,与学校共荣辱;其次,要爱自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多关注自己的健康,保持健康身体,保持良好心态;第三,作为寄宿制学校,广大学生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要关注关心的地方,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学校的温暖,进而才能喜欢上老师、爱上学校,也才能爱好生活、热爱学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倾诉如歌的岁月》就好像在与程红兵等大师的交流对话中体悟于漪老师的精神与品质。虽从未曾谋面,但作为永远的师者、深邃的智者和宽厚的仁者深深感染着我、影响着我。如歌的岁月,奋斗的征程,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奋斗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607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47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496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0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00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7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8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35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43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4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2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09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81评论 3 30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8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16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