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区,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这幅素描风景可以算是梵高专注风景画的开始。在这之前,他一直痴爱于肖像画。当时的梵高已经励志要从事绘画艺术(经历了学业,爱情,工作的各种失败)。所以主动结交了当时荷兰最为畅销的画家,拉帕德。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拉帕德也画了一幅素描。但俩人画的效果是截然不同。
拉的视觉重点在越过沼泽地,用很重的铅笔重点描绘了远处的小镇。前景用率性的笔触随意的涂抹把枯萎就表现出来了,可以说,一带而过。可梵高呢,你看他的画面。他把地平线推到画纸的最上端,弱化了小镇。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了水面。那里有芦苇,花朵,睡莲,叶子,他用一簇簇的点,随意的黑斑,漂浮的圆圈,蜿蜒的曲线填满了画纸的底部,呈现了深不可测的丰富性。
拉帕德当时无论社会地位,财富都已经非常不错。算是当时社会的成功人士,他的视觉关注的是村庄,是那里的美好。而梵高呢,他关注的是那他认为有生命的水,画,睡莲等。他在有意逃避一些人,然而又无法摆脱对这个社会的依赖。他所看到的是自然界的他认为的真实,真本。那才是他要想表现的。两个人表现的都是一幅风景,只不过,内心不一样!
从另一个角度看,上帝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眼睛以及这个一样的世界。但是,反应到每个人的身上,又是不同的世界。所以,一个人画的就真的是这个世界吗?不是,也许你看到的就不是这样的呢?
美,处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所以,万千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表现。你所想表现的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观者眼睛早晚会看到你的真实。画家的眼睛就是要发现,表现出这些美。从现实的,印象的,表现的,野兽的,立体的,超现实的,抽象的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扩大着我们人类的视野,表现着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不可知的,未发现的美的追求。
现实生活中,和梵高一样遭遇的人也不少,只不过他们没能拿起画笔,或者说没有那个机遇(梵高利用家族关系接触到了,看到了,学到了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本人及画作,扩大了他的艺术视野)拿上画笔给人类留下些什么痕迹。
每个个体不同,他发现的美也不同,所以,拿起画笔,学习基本的表现方法,去寻找,表现属于自己的美好视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