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邵珺老师讲得爸爸带孩子散步的故事吸引,妈妈在门口等待父子归来,父子归来后妈妈说:你们回来了。
“你们回来了。”是迎接、是理解、是陶醉,当邵珺老师讲到这的时候,我的幸福感由内往外溢,我想到了我老公和孩子的关系,由一开始的可有可无到相互依恋,这样的画面在我家也经常出现,一家三口心和心连在一起的感觉无比幸福。
今天我想聊聊父子关系,现在很多妈妈抱怨:爸爸去哪儿啦?其实爸爸一直都在,你没有“看到”爸爸,因为他不是你心中孩子爸爸的形像,其实有时候妈妈做了孩子和爸爸关系的绊脚石。
我以前就是这样:我不认可我老公,甚至嫌弃他,这种嫌弃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孩子和他爸爸说话的口气与表情和我如出一辙,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感觉这样的关系不正常,还沾沾自喜。这种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的“副作用”,到了孩子青春期,开始发挥效应。
我和孩子的“斗争”让我感觉很无力、无助,有很强的挫败感。此时,我希望老公的肩膀可以让我靠一靠,他能挺到我的前面,承担起一切。
可是,孩子不认可他的父亲,父亲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他甚至嫌弃他的父亲,可想而知,老公也是有心无力,不好的父子关系是起不到助力的,反而成了他俩冲突的导火索。可想而知,老公又会受到我强烈的指责与抱怨。
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频繁的学习家长课程,学习如何做家长?同时,也加入了樊登读书会,听了所有育儿的书籍,还报了樊登APP上其他的一些家长课程。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是夫妻关系的问题直接导致亲子关系的问题,应该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而且要允许爸爸以他的方式和孩子相处,而不是我教他如何做爸爸,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金星怎么能知道火星的事?现在想想自己很可笑。
我开始一点一点的转变,我不再指责老公,而是每天在他身上发现三个优点,找出他的闪光点,慢慢地我开始欣赏老公,认可老公,对老公的态度也不再嫌弃,我回到妻子的位置,做妻子该做的事,不再老公的世界里指手画脚,不再冒犯老公,给老公在家庭中男人该有的位置。
以前我经常说:我又当爹又当妈,感觉自己很委屈。其实,这都是自找的。站在制高点指责老公不作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妈就是妈,爸就是爸。妈成不了爸,爸也成不了妈。
我的态度转变也影响到孩子的转变,我开始给他父子俩制造相处的机会,让爸爸带孩子去打蓝球,让爸爸带孩子出去玩,我在家做饭,等他们回来。
一开始的时候,他俩出去回来的结果就是互相跟我告状,我有意识的说,你俩的事我不管,我退出他俩的世界。表面是不管,可是,我会单独和他们聊,在中间给他们和稀泥,做他俩的粘合剂。
就像邵珺老师所讲妈妈的爱如流水,爸爸的爱是方向的指导与力量。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男孩,那种力量的象征,是妈妈给不了的。意识到这一点后,儿子的事,我有意识的往后退,让老公往向冲。老公想尽一切办法来缝补他和儿子的关系,在老公的努力下,儿子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好。
以前老公出差几个月,儿子从不过问。现在,每天回家,只要看不到他爸,他就会问:“我爸呢.”有时我生气了叨叨老公几句,儿子还会替他爸说话,我看在眼中,喜在心里。
其实,有时不是爸爸不作为,是妈妈不给爸爸机会,只要妈妈在妈妈的位置,爸爸在爸爸的位置,孩子自然在孩子的位置,孩子的青春期也不会来得太猛烈。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问题的折射,就像樊登老师说的那样: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肯定是原件出了问题。
今天邵珺老师说:“爸爸在身边就是幸福。”特别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且也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