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前言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 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进而获得不可逆的重生。
我们就是相信学识决定一切。
我们相信一切的努力都遵循复利效应,只要有耐心,通过积累,就可以达到之前无法想象的效果。财富、能力、魅力,以及抵御变故的能量…… 都是靠积累获得的,都有复利效应。我们相信惊喜(serendipity)其实是复利效应的终极体现。
学习其实很简单,核心只不过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概念,不断总结与之相关的方法论。
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也很清楚:生活没有随之改变,就是没学会、没学好 —— 因为只有践行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手段。
一、自序
1.掌握任何一项新的重要技能,都相当于重生。
2. 学了却没有改变生活,那其实就是根本没学会。
3.学习新技能、走入新领域,循环往复。
二、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1.在智力上、知识上、经验上,复利效应依然存在的 —— 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实啊!只要能积累的东西,基本上最终都会产生复利效应。
2.我的幸运在于,我很早理解并相信了复利的力量 —— 而且是在没有继承资产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知识积累,并且笃信知识的效用 —— 我知道、我相信,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天,知识会变现的,而且它一旦变现,很可能瞬间就能抵消过往所有的挫折。
三、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1.想到了,就按照正确的想法做了 —— 不管别人是否理解 —— 这就是践行。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坚持”的事儿,这只是“是否对得起自己”的事儿而已。不是吗?这明显是有复利效应的事儿啊!
2.想到了,学到了,就当真了;当真了,就当真做了,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是践行。
3.每个人都是出生的时候,都只能是原创。结果,绝大多数人活着活着就一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盗版……
4.讲道理的人很多,践行的人很少很少。
5.这 20 年,我过的很开心,很好很强大,越来越从容。明天的事儿,谁知道呢?—— 我自己知道。
四、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1.赚钱慢是一种罪,原罪。因为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相对来看太狠了,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你赚钱少,你赚钱慢,你就永远“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
2.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林林总总包括很多,主要包括:
无继承资产
债务与利息
欺骗与背叛
间或一定发生的灾难
税务与保险
必需品开支
3.赚钱一定要快,要快到超越“第二宇宙速度”,不然你飞不出去
4.我获得经济自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靠朴素的思考、朴素的方法论、朴素的践行 —— 不朴素的东西我也真的不会 —— 你真的相信吗?或者说,你真的敢相信吗?
五、我在互联网上度过的那两辈子......
1.我是个特别擅长给自己制造快乐的人。认真给自己找乐子的人没办法不招别人喜欢。
2.这是 2007 年 2 月份,寒假班结束,我开始写《管理我的时间》—— 就是后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个名称的改变,体现了一个有趣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幡然醒悟。所以,写作常常是给自己创造灵感的过程;而人们总以为要有灵感才能写作,大错啊!
3.转眼就是 2008 年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为什么重写呢?因为我在远程更新服务器的数据库的时候,手一抖,出了错,整个数据库坏了,无法修复…… 文!稿!全!都!没!了!我咬了咬牙,决定凭记忆重新写一次…… 然后就真的三个月重写了出来…… 这是我跟很多人不一样的地方,关键时刻绝对不会掉链子。
4.不删除评论是很重要的。若是真能做到心平气和,那些反对你的和辱骂你的留言和评论,作用很多:
给你一些线索去理解那些人的思考方式;
偶尔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不清楚才招致误解;
还有些时候恰恰因为它们的存在而能确认自己确实是对的……
绝对不删除任何评论,在那几年里给我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性情真的淡定起来,开始变得很难生气或者难过。
六、我的几段个人经历以及一点总结
1.你的苦没人知道。所以,从此坚决不抱怨。
2.没人害你,你也可能很倒霉。
关键时刻,谁都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
3.许多年后,我一直觉得那段经历是我幸运的起点之一,因为我后来的淡定的性格,几乎真的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情绪的鸿沟,只要真正跨越一次,就真的不可逆了,因为你已经明白一个道理,情绪与目标无关,相对于“达成目标”只有行动才是相关事件
七、主动选择——重生的关键
1.尽管销售这事儿我很擅长,但我必须不让自己继续做这件事情,否则我会永远依赖它、到最后就变成只能依赖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2.我必须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一直就那么通过买卖他人创造的东西生活的人。
3.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的选择。事实上,我越来越倾向于认定,刚才已经说过: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
一生随波逐流,一生逆来顺受,算不上活着,甚至生不如死。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人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八、这些年里我到底干过多少蠢事......
1.愚蠢的我完全接受不了“那事儿其实跟我半点关系都没有”的事实,自欺欺人地举起“公平”的大旗,妄图分一杯不属于自己的羹。
2.开始在那本子里记录我所有能想起来的、做过的蠢事;
为自己过去做过的所有蠢事道歉。
3.严于律己、宽于律人,对我来说不再是一句“有道理的废话”,而是清楚的实践。
4.要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而对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自己,自信、自负、自卑其实都是无意义的,要现实才对 —— 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把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弥补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愚蠢。
5.我逐渐开始意识到很多情况下,抢占道德制高点是特愚蠢的事情……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 事实判断并不会因为你是否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发生变化。
6.我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自信,而不是对自己的现状自信……
比较带来的幸福感,通常也是虚妄的。即便是要比较,那被比较的对象也应该是“自己的现状”和“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自己的现状”与“别人的现状”。
7.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
九、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1.“学外语很难的!” 就是个这样的“想当然的念头”,被打包植入了我们的操作系统,乃至于我们不由自主地变傻了……
2.那些“想当然的念头”,更准确地讲,是个重要的概念:观念
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在我看来主要是观念上的差异。上面让我错过一辈子的,就是个落后的观念:
别人做不好的,我也别做了罢……
很多影响我们一生的,竟然都是很小,却又不成比例地重要的环节。
3.2010年年底,我去深圳中学讲座,了解到在那所学校里,很多高一高二的学生,一年读 50 本以上的英文书 —— 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周一本,很自然。在那样的环境里,“想当然”的是另外一些截然相反的念头。
4.找出那些想当然的念头,挨个审视一遍,看看它对不对?有没有道理?是否应该被升级,或者被替换?这事儿一定要仔细,因为那些不经审视就嵌入操作系统的“想当然”实在是太危险了……
十、我们必须持续地主动升级我们自己
1.绝大多数人的操作系统竟然从不更新!
十一、类比
1.类比也常常是产生“融会贯通”的手段。 这里涉及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技巧: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十二、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1.我们的操作系统主要由两个紧密相关的部分构成: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
2.独立思考: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3.如何阅读教科书: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4.这个“可随时调用”很重要。这就好像信息放在内存里,还是硬盘里,抑或云端,对中央处理器来说(CPU)都是不一样的;别人要等到从云端下载到本地再处理,我却可以直接调用 —— 这不仅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效率而大大提升的“累计应用次数”,这是看不见的差异,有着虽然完全看不见却又真真切切存在的巨大威力。
5.“没概念”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司机坐在车里,有完全看不到的盲区
车这东西,真不是司机想停下来的时候就能瞬间停下来的……
行人在晚上穿着暗色衣服在路边走非常危险
6.概念
1)阅读速度。基于这个原本就毫无意义的概念
真正有意义值得研究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判断某本书实在太好了的时候,会在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干脆朗读一遍的原因 —— 有意放慢输入速度,可以让自己的操作系统处理的更为从容,更为充分。
2)聪明人的定义:他们脑子里有很多很多(起码足够多)清楚必要的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并不见得无所不能)
3)固守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
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7.连变聪明都很简单:只不过是不断清理自己的概念、扔掉该废弃的,不断吸收新的、有必要的概念,并且通过应用不断完善与那些概念相关的方法论。
8.致命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组合。
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
9.所谓的“成长”就是操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谓的“重生”就是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节点;
所谓的“不断再生”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些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于是给自己设置提醒模式,给自己发展自动更新模式的持续动力。(比如给自己设定每七年要有一次大的更新换代……)
概念上来看,我不再使用含混的“价值观”之类的词去描述自己的思考方式与过程,我用我自己定义好并且反复打磨的概念:“操作系统”。然后,我知道构成操作系统的就两样东西:概念和方法论。然后整理出一整套打磨、更新、升级的方法论去维护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 —— 这是个迭代的过程。
10.一切都是学识决定的。
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
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
十三、非议、争论,与鄙视链
1.地位变了,格局就变了。
善恶其实是次要的。所谓“人人心里有杆秤”——那秤称的其实是强弱。
2.面对非议的时候,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辩解,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
3.自己错了,就承认,并且想办法承担后果 —— 我觉得大丈夫就应该这样。而别人错了,承认与承担都是别人的事情,用不着我去操心;如果那错造成了我的损失,可也无法上升到法律保护高度,那我就懒得追究 —— 因为我自认自己的时间精力更为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样的地方,甚至连生气的必要都没有,大好的人生在等着自己,哪里有功夫理会那些?
4.讨论和争论并不一回事儿,有核心上的差异: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
争论的目标是为了彻底说服对方;
5.放弃争论很久之后,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由此产生的惊喜:
彻底逃离鄙视链。
6.时常反省,就会知道鄙视与争论一样,通常是自身弱小才更容易产生的冲动,常常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嗯,被鄙视,其实是自找的。
十四、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
1.从TCP/IP协议学到的沟通的方法:
很多事儿,其实很复杂,想要一下子说明白,一下子让对方想通,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必须把整个事情提前拆分好,分清楚主次,分清楚先后,然后一件一件地来,并且在这过程中,还要反复确认确实沟通成功才能进行下一步。
2.我和我夫人创建的第一个协议
好,既然我们准备在一起,那么就是很久很久。既然希望很久,那我们就说好,有一个绝对不能说的词:“分手”。这个词一旦说出来,那我们就只能真分手,所以别说,千万别说。我们肯定会吵架的,可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吵得多猛烈,你和我都要知道,这个词绝对不能说……
3.和合作伙伴的协议
我们不是谈恋爱,也不是结婚,但好像这是更严肃的合伙。那么,可以吵架,可以发少量脾气,闹一点点情绪,但无论如何,有一句话绝对不能说:“我不干了!”
4.研究别的夫妻为什么吵架
底层概念差异
主次不分
价值观不同
立场不同
历史不同
无仲裁
5.沟通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都是讲道理的人(就是肯遵守协议的人)
6.在选择伴侣的时候,最好...
寻找同级别的操作系统;
要升级就大家一块儿升级……
7.保持对异性的魅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七年就是一辈子,一辈子都过去了,下辈子还要过同样的生活,多腻歪啊。所以,两个人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升级,最好先升级的那个能帮助另一个也升级…… 升级之后,就是另外一个天地,另外一番光景,开心都开心不过来呢,哪儿有功夫鸡毛蒜皮?
8.夫妻不吵架或者逐步减少吵架频率的方法论无非是:
共同创建协议,
共同遵守协议,
共同升级协议……
9.身边还有很多原本应该很亲近但实际上却不那么亲近的人 —— 亲戚。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亲戚竟然是最难与之共同成长群体,也许是现代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罢。另外一个群体也是如此,老同学 —— 明明心里有那么多的亲近之感,但确实早就失去了共同成长的机会。那怎么办?
我有一次从计算机世界里借用了一个概念,进而发展出了一套方法论。这个概念是:
虚拟机
更进一步,我闲着没事儿琢磨了一下亲戚长辈的思考模式,然后专门为他们做了一套“虚拟机镜像”,在一些必须跟他们相处的环境里,打开这个虚拟机
十五、其实跟外人也很少吵架
1.我知道你们有规定。而且你们有规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你不能光说你们有规定啊,你得拿出来给我看看。等我看到你们的规定了,那我就暂时遵守,虽然我认为你们的规定是不合法的,但那就不是要在这里解决的问题了……
有规定没问题,你拿出来给我看啊!不能你大嘴一张,所有规定,我就得遵守一个看不到的规定吧?
你仔细听好。我大声吼啊,有情绪啊什么的,都不是针对你个人,是我对你们这个商场的做法生气。你是经理,你拿不出你所说的规定给我看,你就得给我退。拿出规定了,我就不退。但是,我会去消协举报你们,因为那样的规定肯定是不合法的,并且,你们价格标签位置也挺坑人的,是故意的,这事儿拿到哪儿都说不过去
2.还有啊,中间有个店员脑子有点乱,跟我说,你凭什么认为这是质量问题?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你们是商家,我是客户,我买你们的东西,怀疑有质量问题就够了,现在我来要个答案和解释,然后你们得证明这确实不是你们的产品质量问题,举证责任在你们啊!不懂什么叫举证责任,那就回去补课,我没空解释这个……
3.不跟老婆吵架,不跟家人吵架,若是能做到,绝对等于多活好几辈子。还是那句话,什么时间管理技巧之类的东西,相比之下都弱爆了,它们顶多只能解决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对于大块时间的浪费,那些技巧完全无能为力。
4.跟商家产生矛盾的方法论:
1)首先,不能生气。发生什么事儿,都没必要生气,生气不解决问题。想明白最重要。浪费的不仅仅是气头上的那一段时间,更为可怕的是在气头上做的决定常常连带一个很微妙且又复杂当期影响,最可怕的是,这个影响其实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复利效应”。
2)其次,在不生气的情况下,偶尔可以假装生气,这是工具。
3)再次,一定要先表明立场和态度。“先说清楚啊,我一会儿哪怕嗓门大了,也不是针对你个人,是被你们公司气的……” 这话非常重要,这是在提醒对方,别把自己卷进来。这句话有神奇的效果,不信你试试。
4)最后,只说道理上百分之百站得住脚的话。只挑重要的说,只说绝对占理的事儿 —— 对方哪里最站不住脚,确定了之后,就只咬住那里不放 —— 直至问题被解决。
5.上面这四条,虽然已经是很好的方法论了,但其实并不十分高级。真正高级的是这个:
多赚钱,快赚钱,有钱到吃得起亏的地步。
十六、什么是朋友?
1.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的那些人。
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2.回头看看我对朋友、友情的定义,其实背后是一个很简单很清晰的过程:
依附
独立
共生
3.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4.在老朋友身上要花时间
5.甄别什么样的人值得花时间成为朋友
1)要是这个人对老婆很好,那你就好好交,如果他对老婆不好,那你就闪。为啥啊?你想,老婆是他这一生非血缘关系最亲的人,他对自己老婆都不好,怎么可能对你好呢?那不是扯淡吗?说啥都是没用的,得看他干啥……
2)甄别朋友的方法论:
一技之长
追求进步
真诚热情
3)所谓的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的人。
4)用嘴道歉的人不值得交往,用行动道歉的人遇到一个就要珍惜一个。
6.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不要说多人,就是两个人交往,也最好尽量避免求人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没办法长久。最好是能够创造一个两人共赢的局面,各自都开心。这不太容易做到,但肯定值得为此多花时间做功课。
十七、成为一个有战友的人
1.这世上绝大多数人是没有战友的 —— 甚至他们连真正的朋友都没有。没有朋友的人,是不会幸福的,因为他与这个世界没有真实有效的连接,有了好东西,没地方去分享,也没有人跟他分享什么……进而,没有战友的人呢,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因为一切的追求,最终都是战斗啊!
2.不能做朋友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战友的。所以,有潜力可以成为战友的人,和有潜力能作为朋友的人是一样的,需要起码三个特征:
一技之长
追求进步
真诚热情
3.朋友不会自动变为战友。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或者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朋友才可能转变成战友:
共同目标
并肩战斗
共享成果
4.所谓的领导力,其实就是带着战友战斗,然后自己成长,也帮助他们成长,帮助战友再找到战友……两三个层级下来,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团队。有一本书,The Leadership Pipeline,中译本叫《领导梯队》,是《新生》社群成员必读的书籍。
5.成为一个起码有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真诚热情的人,一个值得被交往的朋友;而后,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应该进一步变成战士,成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人,甚至应该找到战友,还要进一步成为战友们的领导……有能力创建团队,为了目标共同战斗,荣辱与共,实现追求,达成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