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西医大发展了,能保证我们每个人不生病吗

预测疾病的重要性

我们期待一套有效的机制,能预测接下来的生命发展轨迹,该采取何等措施避免。而不至于今天痛风发作,明天牙齿脱落,后天心脏病找上门来。就算没有致命的问题,各种小毛病也会显著伤害幸福感。

很多病治不好,这似乎是必然的,因为科技水平有限,但我们可想法提前预测,这是当下的生产力够得着的。现在的麻烦,是既不能治好,也没法预测。

西医也在预测,但立足于群体,最少需要某种细分人群,这就无法避免每个人遇到麻烦,就算某种疾病发病率极低,遇到了就是百分之百。再说,癌症的发病率可不低,根据主流的统计结论,大约6-7人就有1人得病,全家就被拖入恐惧和痛苦的深渊。有效的预测当然很重要。

有那么多流行病学研究,有那么多关于疾病的预测,现实是残酷的,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得病,遭受麻烦,就说明这套体系是失败的。不一定是民众愚钝,不自爱,不听从科学,也要思考医学自身的原因。比如,各种知识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它们对个体的有效性不高;它们有一定效果,但对应太大的代价,等等。

对相对清醒的人们来说,现在的医学是一种惩罚,要求人们像猪一样活着。

有人说,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这样当然能改善很多,仍然不够,个人能力有限,本能的考量因素有限,再说,很多麻烦根本没法这样避免。

有人会说,现在的医学落后,今后大发展了,就能做到有效的疾病预测。

是这样的吗。

实验室研究没法预知每个人

西医是理性的,希望分解生命以获得进步。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工作在宏观层面,研究系统、器官、组织,这些是多分子,多细胞的组合体,它就是复杂的,蕴含各种可能性,就是科学上的麻烦。比如,我们看到胃部表层有些危险的细胞,它们可能最终消失,也可能发展成癌肿,这就是不确定态。

哪怕到细胞层面都是这样,它里面有些分子多了少了,或者能正常工作,或者表现异常,或者凋亡,这也是没法准确地得知的。

追求科学的人们怎么办?只能下到更深的层次,接触到细胞、分子、原子。西医的进化,就是从整体的人,不断细分,到最细节。我们去看现代生命研究,对细节的研究是主流,那么多实验室,那么多聪明的人,都在研究各种分子基础。

越是细节,越能保证认识的科学性。比如通过胃镜观察胃部粘膜,只能发现浅层的病变,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不同,很多危险被漏掉了。于是怎么办?取胃部组织,到显微镜下观察,数一下里面的各种细胞。这就是技术元素的功劳,里面有几个异常细胞,人总能数清楚吧,然后根据统计结论,指令人该如何判断处置,管理上相对容易考核。

人们研究细节,获得了各种知识,于是能理解各种生理病理,比如呼吸,现在已经能很自信地说清楚其中的原理了。但要明白,这是我们主观感觉的满意,并不关乎每个人的具体情形,这是粗略的,泛泛的,大一统的认识论。

疾病治疗上,相关知识确实有一定效果,比如阻断某个蛋白质的合成,小老鼠就会表现病变,用药物分子修复某种异常的蛋白质,机体确实能好转。可是,这些知识能预测疾病吗?

我们想象建筑工程上,搞懂了砖块和灰浆的性能,能预测房屋的形状和它将如何毁损吗?类似地,我们懂得分子和细胞,如何预测个体的人的发生发展?哪怕搞清楚了所有肺部蛋白质分子的奥秘,又有什么用呢?某个人的肺部将发生何等变化,能确定地推知吗。


所以,基于实验室,使用各种高精尖的工具,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获得的知识没法准确理解每个人。相对宏观的知识往往能代表真实状态,但伴随不确定性;越是微观的知识,越是确定,但最终表现出来,也是不确定的

统计学也没法预知每个人

人们还在展开统计性的工作,收集到满足条件的样本,就能得出一些统计性的结论。比如某种病变的人,采取什么措施,就有多少比例的人可能康复。

这是医学管理需要的数据,具体到每个人,他为何恢复正常或治疗失败,没法科学地得知。

这是疾病治疗环节,疾病预防更是这样,人们有大量基于生活的调查,比如睡眠一项,可以研究它和智力的关系,和各种疾病的关系,和衰老的关系。任何生活习性,任何环境因素,任何身体特征,都可如此这般展开研究。

这样看起来热闹非凡,有多大用处呢。

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展开研究,研究那些他所涉及的技术手段支持的东西,不是从真正的需求出发,有效性就不高;每个人着眼点各异,接触的样本各异,得出些零散的结论,有效性高低不一,民众不愿理睬;这类结论太多了,民众无法接纳;它们很多相互矛盾,民众无所适从。

民众不配合,导致医学自身无法改进,于是自己玩自己的。于是进入死循环:民众不配合,医学改进不大,医学没有改进,民众继续不配合。


我们想象下,各种研究成果如何判别其有效性?是影响因子、引用人次之类,这些都是科学体系自己玩的指标,并非真正的效用。这是借鉴物理学等领域的玩法,在生命保全上并不恰当。

我们想象下,如果某个结论深得人心,民众积极地践行,并愿意提供反馈数据,当初的结论就能有效地改进,并影响更多人,如此不断,实现最大可能性。


西医的统计学能管理好医学实践,结论能满足所谓的科学性,但不利于预测个体,这是要抹杀人的差别,低效于预防疾病。

为什么这么说。

疾病就是生命的策略,是有助于生命的机制,这个结论,可能有人会感到震惊,认为是胡说八道。

你想想就明白:要是生命一点病都不得,会怎么样?是安全可靠了,也被锁死了,进化速度大大降低,被别的生命灭掉。也有些生命采取激进的策略,快速进化,新功能很多,可是基础不牢靠,一点小刺激就把你搞死了。

身体极为复杂,会产生千奇百怪的病变,生命的高明之处,是精心地调节每种病变的危险程度。在狭窄的状态做调校,既要保证生存能力,又避免疾病的过多发生。这个结论,无论是外源性疾病,还是内源性疾病,都是成立的。

所以疾病是生命的策略。

西医着眼于宏观,统计结论能证明生命群体的精妙,确实能在艰难险阻中生存下来,但对个体来说,就是低效的。因为,西医不是在放大那个狭窄的阶段,而是将之压缩,以满足科学的需求,管理的需求。

这就是西医的庸俗之所在,工作是显得正确而光明,却并不能多么解决问题。很有意思的是,人们愿意陷入自我满足的状态。


信息缺失,没法预测疾病

以上分析,都指向这样一个共同结论:西医是少数人在行动,要为全人类制定保全策略,无论是基于工具的研究,还是基于统计的结论,都是大一统的,低效于每个人,无法避免疾病产生。

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不理解个体差异,不知道人们经历了什么,可能预测他的身体变化吗?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们一定能认同如此的结论:不可能。正规的医学手上的东西,是人群的平均数(哪怕细分到两个人,都是人群),从这个平均值出发,怎么可能科学地得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呢。

只要是标准化的医学,再怎么发展,也没法准确地预测个体。


基于生活的测量系统

人是否得病,是个狭窄的领域。西医从宏观着手,倾向于抹杀人之间的差别,应当凸显个体的差别,以便提升预测的有效性。

这要求借力互联网,建立基于生活的测量体系,最好是全自动地测量。我们就能比较,为何受到某种刺激,有些人得病有些人不得病,他们之间的差别就能推出更准确的结论。比如,和我基因特征相似的人,他因为何等原因导致何等疾病,对我来说就很有用。

这是基于个体的分析系统,哪怕需要专业的研究团队辅助,也是要解决某个人的问题。

生命复杂,危险刺激非常多,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这个系统最终会非常庞大。但仍然具有可行性,只要复杂性伴随着更大的利益。

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也会返回到研究中心。在海量数据之上,人们可展开整合的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就改善了,再反过来指导民众。总体和个体协同发展,就是很好的局面。对比看西医,只有总体的一层,生命力就有限。

可从容易的领域开始,可从积极的人开始。前期困难,后来越来越容易。人类的本性是模仿,但凡某个人取得进步,他的认识和经验更可提示其他人,如此不断扩散,随着更多人的加入,结论更准确,最终能扩散到整个地球,可解决最多问题。

这样实质是利用人类的能力解决问题,高科技是第二位的,科技的作用,是帮助人变得强大。西医的那些工具就不同,它们要指令人如此这般,它们要直接得出最终结论,高科技是第一位的。

这就是我们说的:从激发物的价值,到激发人的价值的重要意义。

有人会说,这样很好啊,我们就督促已有机构展开工作吧。人们说,科技在不断进步,如果基于生活的测量系统有意义,资本就会支持,科技就会往这个方向转移。

现在的格局聚焦于疾病救治,完成这个任务有点难,最好有另外的人马加进来,协同解决问题。

理由有很多,简单说几条,我们每个人都可做出判断。

体检中心的效率不高

现阶段,我们还有个办法,就是去到健康体检中心。

体检中心能解决多少问题呢?现在就有体检中心,我们多么有效地避免疾病产生了?这不简单是技术不够先进,有效性、周全性、方便性(比如一年去一次),对应的措施、现有的医学理论,都不够,都是障碍。

通过前期努力避免后期的费用增加,这是很容易懂得的道理。如果体检很有效,我们就应当看到如此的格局:国家出钱,制造各种方便,鼓励每个公民去及早发现问题。事实上,有少数国家实现了全民体检,其他国家并没有跟上。

现在的体检中心的总盘子,据称大致是1500亿,涵盖三分之一的人口。国家的医疗卫生总支出,大致是4.5万亿。国家完全可以再投入1500亿,实现全民免费体检,只要这样能在后期节省1500亿,就是值得的。

那为什么没这么干呢。

不能零星地解决问题

现在,人们在开发癌症检测试纸之类,靠一滴血、一管尿,查验癌症。

我们咬着牙预测一下,基于尿就能测量癌症是否发生(其实可能性极小,别说尿液,血液指标都没多大用),并且在家中,基于色条之类的就能初步判断,并且成本极低,这够彻底了吧。

要在生活中测量坚持,就能查出早期癌症,我们该怎么办?切不切?吃不吃药?吃哪种药?我们没见过应对这类早期症状的药物,在西医的游戏规则下,这类药物是不存在的(比如,研发过程更困难、没法卖出高价)。于是最大的好处,是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发现有危险倾向就及时处理。

这样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我们有一百多种癌症,除非癌症已经扩散,晚期了,才有统一的指标,前期,这个方案是不行的,最多查出少数几种癌症。那人们怎么办?会不会导致对其他癌症的麻痹?

这类方法,只知道人生病了,不知道是如何生病的。缺乏其他数据的关联分析,就是些独立事件,没法知道何等原因导致,就没法为更多人提供参考,没法形成协同改进的良好局面。

整个西医的思路,都是直接地、具体地、分解地解决问题,这个策略在疾病前期并不值得赞扬。

基于互联网,我们能实施生活化的测量,获得全面的数据,身体特征,外来刺激,都采集了,就能从整个局面着眼,理解身体状态的变化,避免就事论事的局限。

比如温度计的输出,没有别的数据支撑,就没法理解温度为何会波动,随着指标的愈发全面,每个波动都可解释了。

在西医那边,早期癌症确实不好消除,化学药物不支持广泛的尝试。借助互联网,我们有更多办法,首先可想法避免,这是迂回地达到目的;其次,人们可采用各种生活化措施、中医的措施,发现有成功病例,就可鼓励更多人模仿,积累足够多样本后,起作用的因素就能发掘。

生命保全的事情,最好能形成广度展开的格局,参与的人越多,信息越多,越能揭示真相。

西医没法以每个人为中心展开

西医的复杂性专业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少数专业人士的行动,没法让民众参与。

少数人的行动,只能标准化,只能根据基因特征等进行细分,无法基于每个人,改进就有限,无论如何细分指标也是标准化,没法发展个性化医学。

并且效率越来越低,这是最麻烦的,要是一点都没有进展还好点,人们就能当机立断,现在却是欲罢不能。

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凸显技术元素的威力,排除人的参与,包括病人的参与,医生的参与,研究者的参与(技术元素要求人按它的规则行事)。病人的参与已经被排除殆尽,医生正在被机器替代。

这是现代西医发展的恒在主线,也是接下来的必然。没有逆转性的力量,西医已经非常强大,互联网生产力根本无法改变西医的根本。

这种格局下,谈什么围绕民众展开?谈什么以人为中心?只能以技术元素为中心,技术有其发展轨迹,它定义哪些疾病可治疗,这就是以技术为中心。

很可能,沿着西医的道路向前走,很快就会投入基因编辑的大潮中,根本没机会探索个性化。

西药阻碍西医去到疾病前期

西药是现代西医的主导性力量,没有西药,多么强大的检测工具都没用,多么先进的理论都没用,手术刀代表的宏观处置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西医的整个体系都围绕西药展开,前期病理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西药研发准备知识;医院的检查和诊断工作,实质是判断该使用哪种西药。

西药带来西医的巨大发展,也是阻碍西医的最重要力量。

西药追求强效果,这相对有效于疾病治疗,健康态没法使用西药,轻微异常态,使用西药也是非常敏感的事情。

西药牵制了整个科研体系,其他工作都不充分。比如,应对轻微病变的药物就没法发生发展,流行病学研究也很不够,基于生活的健康保持方法就探索得很不够,阻碍了西医去到疾病前期。

我们去看西医,能发现一个显著的规律:只要是帮助治病的,都能畅快地发展,去往疾病前期的,都很艰难。

西医没法发展基于生活的测量

依靠西医,那些身体监测工具就没法去到生活,从健康态开始测量。

我们想象一下,现在任何一款医学上的设备,它是不是要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是不是依靠帮助人们摆脱病痛而收取钱财?有没有一款设备,它遵循互联网精神,希望降低售价,希望做到易于使用,广泛地铺设到民间,基于海量数据来挖掘潜在价值?

西医是在病态守株待兔,等候病人献上哀求的眼神和宝贵的钱财,那里的一切都是冷冰冰的,病人必须如此这般,必须忍受不便和痛苦,否则就别想好。

疾病前期就不能这样,要懂得民众的欲望和痛点,懂得民众的心理,鼓励民众的行动,西医整个体系,哪有这样的气质。

运行于医院的技术,和存身于民间的技术,这是两种技术体系。后者是贴合人的,服务于人的,围绕人的技术。西医技术体系是一个低洼地带,协同人的技术是另一个低洼地带,如果没有生态环境,零星的创新者没法走太远。

需要国家的支持

要做到基于生活的测量,全自动是关键,否则,健康人就不会参与。要是坚持每天测量十年才会发挥一次效用,人们就没有动力长期坚持。就像温度计,我们只有在异常状态才找出来使用,没谁坚持定期测量。

体检中心效率不高,也因为做不到全自动在线测量。

但是,全自动的体系非常难,比如温度的全自动测量,这是最容易的任务了,用远程探头,再配合身份识别系统就行。就算这样,其中还是有大量技术细节和配套方案,比如数据展示系统,数据分析体系。再说,只是温度一项指标并不够,需要整合诸元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无论如何难,技术上总是可以实现的,取决于市场需求。无论哪种测量,哪怕把X光机摆到居室,都是技术上可能实现的。

搞懂生命奥秘,治疗癌症,这些问题现在几乎没办法。所以我们需要多花点代价,避免疾病的产生。

仅靠创新者是不行的,很多人都试过了,苹果这样的巨无霸也试过了,被西医冷酷地压抑了,只能干一些边角料的工作。

在中国,我们有独特的机会,国家可制定倾斜政策,引导数十万亿级别的社会资本加入进来,引导时代的创新力量加入进来。格局就不一样了,新的技术环境形成了,很多现在还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就能办了。

国家为什么要支持,一方面,民众行动起来了,他时时收到各种数据,看到别人的成功失败,就要去到互联网平台上寻求帮助,这样不断发展,就能形成个性化医学。能有效地消除医学负担,进一步,中华养生理念,中医养生方法就能发挥价值,指导实践的同时,就能改善提升。

越是疾病阶段,西医越有效,越是疾病前期,中华越有效。因为这是两种方法论,一种科学模式只能精通一种。我们不应当庸俗化地基于细节举例说,西医是全面有效的。

在疾病阶段,我们建立技术创新和中医之间的桥梁,哪些中医方法有效,哪些医学思维有效,哪些医生有效,都可基于数据加以辨别,我们可放弃低效的,改进发展高效的。这是构建了适合中医的科学体系,避免了以前那种学习西医,越扶越弱的被动状态。

中医的基础是好的,大格局是对的,中医符合生命的发生发展,很多中医方法确实有效,我们中国人也足够聪明,所以就不用怕科学实证。只有科学实证能拯救中医,但不是基于实验室的实证,而是基于生活的实证。

来自民间的数据可帮助中医理解生命,产生于专业场所的知识可以支持民间的实践。这就是不断深入的循环,最终形成宏大格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