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慕华
当我阅读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国王,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01 人生的第1本书
我人生的第1本书是《小学作文》。小学3年级时,我学写作文,爸爸特意给我买了一本。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人生。他们讲礼仪,有朋友,生活很有趣。
我很向往书中人物的生活,觉得充满爱与希望,非常得开心快乐,令我心生向往。
从此,我就从书中开始窥探这个世界。
我没有钱买书,只能借。凡是有字的书,我都借来看。看过各种鬼故事、笑话书、童话书,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简爱》等。
直到现在,我还依旧记得《简爱》中的经典对白“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象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象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小时候,我沉默寡言,羞怯不喜与人交流。但是,书本让我构筑了一个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就像穿过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我与作者,站在上帝的面前,彼此平等的对话。
在这个世界里,我尽情的畅想遨游,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好,我要飞,我一定要过上书中的生活。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初中时,我一直坚持要读高中,决不放弃学业。
读高中时,我开始有了方法意识。我广泛搜罗学习状元的学习经验方法,细心研究,反复实践,第1次期中考试,我就从班上倒数考进了前20名。
书籍,开阔了我人生的视野,也给我指点了人生的路径。
02 打开生活的大门
读大学时,我的专业是中文,看的都是小说、古文、诗歌。
我为书中的主人公或悲或喜,从他人的命运中,看到了生活的影子。但却没有更进一步,沉下心去写一点属于自己的作品。
虚构类的书籍,可以辅助人心灵的成长,但却不能很好的指导生活、服务于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
大学毕业后,我就基本不看虚构类的小说、诗歌了,多偏重于历史、人文、心理学的书籍。我希望能从他人思维的脉络里,感受生命的广阔与无限。
这个阶段印象最深的书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刘瑜《民主的细节》、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格拉宁《奇特的一生》、刘未鹏《暗时间》、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以及德鲁克的管理学丛书。
从这些书中,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常常有人问我,这件事情怎么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一般很少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在书中,有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只要循着问题去寻找,去实践,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不要强调过多的个人原因,那样只会让你更加裹足不前。
面对生活,你要有排除万难的决心和勇气。
我一直在思考,人的极限在哪里?
在客观世界,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不能长高了,饭量也是一定的,吃多了就会撑着。
但是,在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可以无限伸展下去。只要敢想敢做,每一个人都能创造独一无二的自己。
每一个伟人都是先有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才能在现实世界里苦苦坚持、打拼,终至实现梦想。
而,书本就能赋予我们超越现实的力量。我们可以与任何一个名人先哲促膝交谈,书中凝结了他们最深刻的思考。
书中的世界是一个比现实生活还广阔的世界。
03 在想到和做到之间
当书本打开了广阔的世界后,芸芸众生的普通人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呢?
我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在想到和做到之间,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这一切促使我思考,也让我反思。
我开始写作,我想,要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才能证明我的不一样。而写作,就可以直接把我变成梦想中的人。
我开始在知乎答题,2个月不到就得到了2万赞,有6000多个关注者。
为了保护原创,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13天就得到了原创标识,还被邀请入驻一点资讯开通专栏。
我觉得自己在一点一点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这时候,杰弗瑞·菲佛《权力》、莫提默·J. 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罗伯特·清崎《富爸爸穷爸爸》、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等书伴我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成长史,每个人的书单都有可能不一样。
但是在漫漫的知识长河中,只要我们放下任何的偏见,以一颗赤子之心,看到、学到、行到,我们就是一名身体力行的阅读者。
那一刻,我们的人生就已然被改变。